西交民巷是北京的一条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与长安街平行,东起
崇文门内大街,西至
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
辇儿胡同、平安胡同、
人民大会堂西路、
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6.5公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共有146个门牌号。该胡同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西江米巷”。西交民巷是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 街内有
张廷阁宅(
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
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
大陆银行旧址、
北洋保商银行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变迁
明清时期
西交民巷与
东交民巷,明时统称江米巷。江米即糯米。在
东西交民巷进口处各有一座牌楼,东曰“敷文”,西曰“振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
早年在西交民巷内还有刑部、
大理寺、
都察院、
太常寺、
銮仪卫等衙门。今人民大会堂南门外有条南北走向的路,即清代之刑部所在地,民国后改为司法部,其地名为司法部街。今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是清都察院、
大理寺所在地。
清末民初
西交民巷,早年多银行,清代有
大清银行,民国初年改为
中国银行,除此之外,还有
大陆银行,
金城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等。1999年天安门广场重修,市政工人们在
毛主席纪念堂西侧出土一块石匾上刻“四行储蓄会”五字,重约一公斤,长约一点五米,宽约一米,厚约三十厘米。这块石匾源于西交民巷。《北京晚报》1999年1月9日发表一篇文章,记述其事:“专家称这块牌匾刻于二十年代,对北京早期商业银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四行储蓄会’中的‘四行’是指
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国银行;‘四行储蓄会’则是这四家银行协同输银行业务的机构。”
清朝末年,北京银行业兴起,当时的
金融街就在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及其附近地带。辛亥革命以来,这一带的银行已形成相当规模。据记载,民国十年(1921年)以前,各银行竞相在西交民巷选址建楼,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家银行外,还有
中央银行、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工银行、福顺德钱庄、平安保险公司、日本的
正金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美国的
花旗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等等。今
东交民巷正义路南有座旧式建筑,那是日本
正金银行旧址;今
北京市公安局北门的两幢旧式楼宇,即英国汇丰银行和美国
花旗银行旧址,后来市面衰落,遂一颐而不复振。
《燕都丛考》所说的西交民巷“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复振”,是指1928年6月,南京政府“
二次北伐”赶走了盘踞在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并取消了北京作为
北洋军阀政府首都的地位,将北京降格为“
北平特别市”。此后
北洋政府各部纷纷迁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并,史称“政府南迁”。
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也迁至南京。中国的金融中心转移到了上海。自此,西交民巷的银行街渐趋冷落。但即便如此,至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西交民巷仍存在银行15家,钱庄2个。
新中国成立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
解放区迁入北京西交民巷,进驻前
大清银行旧址。
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往西城区
三里河财政部大楼,大清银行旧址成为银行职工宿舍。“文革”之后,为扩建宿舍,将大清银行的老式洋楼拆除。据当年任基建科长、曾亲自指挥拆除的一位老干部介绍说,那座二层老楼坚固异常,地下有二层全是金库,费了老大的力气才将其拆除。如今,在当年的户部———大清银行旧址西交民巷27号院,只有门口的两座门柱下部,还残存着清代遗留的雕花石墩。
“
文化大革命”中,
红卫兵对街巷胡同名称改动,体现出反帝的特点。在此时期,西交民巷改为反帝西路。文革结束后恢复“”西交民巷“的名字。
地理位置
西交民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部,东起
崇文门内大街,西至
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
辇儿胡同、平安胡同、
人民大会堂西路、
兵部洼胡同相交。
胡同建筑
西交民巷的街头留有一些旧时银行老楼,显示出这条古老的街巷,曾是旧京的“银行街”。
大陆银行
大陆银行位于西交民巷东口,于1919年建立,创办人是
谈荔孙。他曾先后任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北京分行经理。大陆银行先在前门外西河沿路南,后在西交民巷靠东段建筑大楼,楼坐北朝南,在金城银行对面,1922年建成。人们都称赞大楼外观壮美,楼内设备富丽堂皇。大楼基座用大块花岗石砌造,上层檐口挑出,入口大门做重点装饰,三层拱门内嵌券柱,两侧做
科林斯壁柱。大楼营业厅有大理石柜台,楼顶镶嵌
彩色玻璃,室内设备、家具均是特定制作。楼顶设有钟楼,楼的母钟连接子钟;顶上的圆形钟,远看、近看都吸引人。谈的住宅就在银行后门的胡同里,住家和银行来去方便,用如今的话说,是“以行为家”。
北洋保商银行
北洋保商银行,创办于1910年,原为清理天津商人积欠洋商款项,维持天津华洋商务而设立,故名“保商”。1919年全部实现所期目标。1920年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在西交民巷重建新楼。
七七事变后停业。1938年2月,华北敌伪政权在此楼址建立“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曾流通于华北地区的敌伪货币“
准备票”,即源出于此。此楼现为
中国钱币博物馆。
从外观上看保商银行的大楼与
东交民巷里那些资本雄厚的外资银行建筑没什么区别,大楼是一座三层建筑,立面用花岗石作希腊柱廊,檐口突出,具有十足的坚固感是典型的现代银行建筑。
金城银行
金城银行,取名金城,是采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大陆、金城两家同是旧时的大银行。
金城银行大楼是一座花园式的建筑,别具一格。金城银行创办人周作民,原在交通银行任职,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他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坚强不懈地经营金城银行,被誉为长袖善舞的银行奇才。他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全国解放后,他率先要求五家银行联营和全行业
公私合营,被选任
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1955年3月8日患心脏病逝世。依照他的遗志,他的家属于1957年把全部财产由香港运回北京,其中有若干美元和股票,还有图书5300册,各种文物1405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银行
1905年8月,中国首家官办
银行——户部银行就在这里开办。后来因户部改名
度支部。
中央银行是1928年由国民政府建立的,以其性质命名。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1931年建立,设在西交民巷靠东段,即今
中国金融出版社服务部所在地。其门脸儿朝着西北方向,是座自南而北的长形大楼。
中央银行大楼为自南而北的长形二层楼,入口做半圆外廊,檐外做女儿墙。发现在门楣上还依稀留有原来的鹰形标志。
进到楼里可以看到四面墙壁上还镶嵌着大块的大理石,一派富丽堂皇的样子。在一排排书架后面,笔者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金库”的入口,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旧时银行金库的样子。
其实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1905年建立的
户部银行,因户部改名
度支部,遂更名为
大清银行。该行设在西交民巷靠西段,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民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在此楼继续营业。中国银行总经理
张嘉璈,是位有作为的银行家。他于1929年率团到法、德、英、美、
前苏联等18个国家考察学习,历时10个月。回国后,采取切实措施,对中国银行进行系统的改革,使中国银行成为当时具有近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家银行。从
户部银行总行、到中国银行总行、到中国银行北平分行,都先后在这座大楼办公,如加上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农业银行总行在此办公,这座大楼经过清代、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达76年之久,这座大楼可谓历史悠久了。可惜这座大楼已经拆除了,但仍留院落可供人们回味。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从石家庄迁来北平,行长和综合处室在
户部银行旧址办公,各专业部门在北洋
保商银行旧址办公。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
南汉宸,早年参加
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从事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任
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受命于危难之际,做“无米之炊的巧妇”,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建。他为开创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和国际贸易事业,历尽艰辛,鞠躬尽瘁,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老一代革命家,一位令人怀念的行长。
1979年,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先后从
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也在西交民巷的大楼办公,后来迁入新址,这里不细说了。
外资银行
东交民巷是北平解放前外资银行聚集的地方。当时有:中法工商、汇理、花旗、美国运通、麦加利、
汇丰、德华等家银行设在东交民巷。
20世纪80年代,外资和港资银行先后在北京开设代表处和分行。至2003年底已有19家银行,一家保险分公司在北京设立。它们大多设在
东城区和朝阳区,主要是建国门内外一带地方。
交通信息
44路、67路、673路、322路、特2路,前门西站下车,步行429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