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
1948年7月2日至16日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中原野战军一部和桐柏、陕南军区部队对湖北省襄阳、樊城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城市攻坚战。1948年6日下旬,华东野战军在攻占开封之后,集结于睢县、杞县地区歼灭企图增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迫使蒋介石调胡琏兵团、吴绍周兵团分别自汝南、驻马店地区北上增援,并将杨才千兵团调往确山地区。这时,汉水流域中段的襄阳、樊城、谷城、老河口等地的国民党军,仅有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及所辖川军3个旅和3个保安团共2万余人,势孤力薄。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第六纵队(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陕南军区第十二旅和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第三军分区2个团共14个团3万余人,在江汉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襄樊战役,并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刘志坚统指挥,以夺取川陕鄂三省要冲襄阳、樊城。
战役目标
1948年7月初,刘伯承决心乘汉水流域敌军兵力空虚之际,以第六纵队、桐柏军区主力及陕南第十二旅等发起襄樊战役。襄樊地区(含老河口)位于汉水流域的中段,地处川陕鄂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夺得此地,不仅可以截断华中敌军与西北敌军的联系,配合华东野战军在豫东战场的作战,而且还可直接威逼武汉,进而南渡长江、西进四川。早在6月初,刘伯承就下定了襄樊战役的决心,并且把作战命令下到了各纵队。6月17日,华东野战军发动了豫东战役。为配合华野作战,刘伯承以大局为重,决定暂停襄樊战役的准备工作,急调第一、二、三、四纵队到平汉线阻击敌吴绍周兵团北援,但把六纵队放在唐河地区,以使其东可驰援平汉、南可奔袭襄樊。
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樊城的南面,中间隔着汉水。襄阳城依山傍水,东、北两面为汉水环抱,南面高山聋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兵家历来认为:夺襄阳必先取南山;山存则城在,山失则城亡。白崇禧曾派整编第八十五师第二十三旅驻守襄阳,康泽到任后,又加固了工事。
战役概况及战役结果
中原野战军一部及桐柏、陕南军区部队对驻守湖北襄阳、樊城地区的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歼灭作战。1948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为抗击华东野战军在豫东的攻势,调驻南阳、驻马店、汝南等地的胡琏吴绍周兵团北援。汉水流域中段的襄阳、樊城、谷城、老河口等地,仅有第15绥靖区3个旅和保安团共2万余人,势孤力薄。鉴于这一有利形势,中原野战军决定以第6纵队和桐柏、陕南军区主力共14个团3万余人,夺取川陕鄂三省要冲襄阳、樊城。
7月2日,第6纵队和桐柏、陕南军区参战部队采取远程奔袭战术,自河南新野出发,一昼夜行军70余公里,于3日袭歼由老河口、谷城逃窜之国民党军163旅大部,并于6日从三面包围樊城,威逼襄阳。樊城守军惧歼,逃往襄阳。7日,第6纵队等部队向襄阳外围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10日,攻占了万山、琵琶山、真武山、铁帽山等阵地,打开了自东西两面近逼城关的通路。鉴于襄阳城南山区国民党军防御阵地不易夺取,而城东、西两面防守薄弱,攻城部队采用“掏心”战术,集中主力自东、西两面突然攻城。战至13日,占领东关和西关大部。15日夜,攻城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总攻,迅速突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16日,全歼襄阳守军,活捉国民党军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襄阳、樊城等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9 17:11
目录
概述
战役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