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亭(1892—1977)名德馨,字桂亭。出生於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南关村一个小康农民之家。清末时期当地盛行练武,每年秋冬季,来自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武术高手云集任丘,设擂比武,摆场较量,热闹非凡。幼年时期的褚桂亭深受环境的影响,立下要练就一身真本领的雄心壮志褚。他历尽艰辛多次出走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寻访名家高手,潜心拜师学艺。他青年时期就精通多种拳术,对少林、武当等派别颇有研究,尤擅
形意拳、
八卦掌、
太极拳;而太极则受教于
杨澄甫、
杨少侯大师。褚师武功深得各名家真邃,堪称一代宗师。
生平
褚身体魁梧,容颜庄严,性格耿直,双目炯炯有神,褚师一生以教拳为业,生活起居平淡简朴。在南京授拳期间,老师住国货路一号,后迁科替新楼居住,家中布置雅致,有名人送的对联若干,老师喜爱字画,数年来都习大楷书,当年老师不饮酒不吸烟,室内床头常挂一把龙泉名剑,甚为锋利,可折于腰间,老师曾将此剑带回上海,惜于“文革”抄走。褚师13岁拜当时形意高手、六霸天之一的姜玉和先生为师,因当时姜忙于护镖,无暇授徒,但见褚师天资聪颖,功底不浅,爱才的姜将褚师引荐托给师爷——形意宗师单刀
李存义老先生亲授。李老深爱褚师练武的钻劲和傻劲,尽力传授。当时
八卦掌名镖师陈德路先生,也同时喜爱上了英俊老实的褚桂亭、陈、姜二师为同门好友,平时生活不分。两师同授一徒,成为当地一段佳话。陈德路也有走镖任务,于是又托其师梁振甫先生代传八卦掌。十八岁的褚桂亭,此时已经长得高大而矫健。他不仅力大,而且武艺日精,又蒙李、梁二位名家亲授,真如蛟龙得水。他早练形意,晚练八卦,白天和师叔郝恩光、黄柏年,师兄赵克礼、李玉琳、钱国荣等在一起研究苦练,仿佛身上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
20岁的褚桂亭,又向镖师于炳忠先生学会醉八仙拳。李存义先生常对人言,夫形意、八卦之妙者,莫过此子。聪明过人的褚桂亭,深知李存义对他的钟爱,征得姜、陈二位老师的同意,在这年的中秋佳节,褚桂亭顶贴向李存义叩拜,成为李存义的一位关门弟子。褚师跟随李存义先生有十年之久,终使褚师得到形意真髓。因此日本有关武术专家认为褚师是李存义先生之弟子,日本昭和五十年十一月出版《图说中国武术史》,及日本松田隆智 1983年著《中国武术史略》一书中,都有详细纪载。
1914年,褚挂亭闻知
郝恩光先生将东渡日本,传授形意拳时,他便经武汉返回家乡,先探望了老母,后陪同当地二十多位师兄,去天津为郝先生送行。他为了苦练基本功,送行人中除他之外,大家都乘船去天津,唯独他步行着,顺着大清河岸,边行边打形意拳中的崩、钻二拳,走到天津打到天津,浑身不知疲倦。到晚上十点多钟,他还向临行的郝恩光先生学了心仪已久的三合对刀,他回忆说当时只有一柱香的时间,且用的是锋利开口的柳叶刀。由此可见,褚师对武术的痴迷程度。
面对孙传芳这种仗势压人的不礼貌态度,褚桂亭以不卑不亢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出场了。满屋旁观之人,见褚桂亭动作踉踉跄跄,体态无神飘忽不定,头重脚轻,醉态毕露,都诧异起来,纷纷窃窃私语:“莫非姓褚的今天喝醉了?”当他们看见孙传芳目不转晴地凝视着时,便又不敢多言。再看褚桂亭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栽倒,可他却拧身一转,拔地而起,孙传芳脱口喊出一个“好”字,众人都呆了。紧接着只见褚挂亭更加东倒西歪,跌跌撞撞。岂不知他是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在醉态里,显现出攻防兼备,在快幔中,表达出形动完整,刚柔相济软硬结合,原来这孙传芳是个懂得武术的人,等到褚桂亭把招式一收,立即连连鼓掌道贺:“真有功夫!真有功夫!” 在孙传芳摆下的酒筵上,但见杯盘满桌,众人谈笑风生。褚桂亭一时兴起,使出绝技,双手指插入八仙桌台面边缘,轻轻地将其端起,桌上莱肴杯蝶纹丝不动。惊得孙传芳连连叹服这:“今天我孙某人算开了眼界,会见了中国的武术高人,有幸有幸!”。
褚师的手指功夫,此后也曾表演数次:一次是在40年代初,在南京的弟子富继华家;一次是解放初在上海鸿运酒楼收徒;
1926年武当剑术大师李景林先生离开军界,南下杭州传授武当剑术。褚桂亭在上海获悉这个消息后,便动身前往杭州,顶帖投拜李景林为师。褚桂亭本有李存义先生的
形意六合剑、
八卦龙形剑的浑厚基础,又能得到武当名家传艺,真可谓如虎添翼了。在李景林的热心传授下,褚桂亭很快学会了武当剑单练、对练、活步对剑、对练散剑。经过近两年的苦练,褚桂亭的剑法已经达到矫键灵敏,步若行云,剑中有人,人中有剑,人剑难分的境界。李景林先生高兴地说:“桂亭把武当剑练活了,中国的武当剑法后继有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褚桂亭以武当对剑功法闻名大江南北。褚师与
黄元秀是当代武当对剑表演之典范。
1928年,中国第一次在杭州举行全国性武术打擂比赛,大会地点设在杭州市票将司前学宫的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武林高手云集西子湖畔,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一片争斗气氛。当局考虑到武术界门派纷争,为预防不测,防止场上混乱、斗殴的现象出现,除了荷枪实弹的军警外,特邀一批武林人士成立检查委员会维持秩序。被邀的37名武艺高强的人员中,褚桂亭名列榜首,足见其在当时的声望地位。然而褚师并未以此自满,仍抓住一切机会寻访名师,锲而不舍地追求武技。
1929年,浙江国术馆在杭州成立,当时已颇有名气的褚师被聘为国术馆教师。一天副馆长兼秘书长李景林与褚师饭后闲谈,建议褚师向应邀前来担任国术馆教务长的太极泰斗
杨澄甫先生学习太极拳,使自己的武艺更为全面。当时身壮气盛的褚桂亭自恃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似乎对外慢腾腾的太极有些看不上眼。李景林见状便建议褚、杨二人交手比试一下,随即请来杨澄甫先生,一同来到国术馆后花园,李任裁判。褚师不但精通拳术,还身怀铁布衫硬功绝技;出于对杨先生的尊敬,他以守为主,几个回合下来杨并未占得上风。后杨澄甫使出太极拳技中的杀手锏一肘功,忽进一肘,褚被击得倒退两步,杨跟进再复一肘,褚终于被击倒在地。从此,褚师始拜杨澄甫为师,入太极之门。杨先生很喜欢这个“先打后拜”的弟子,故授予真传,褚师此时约38岁,后成为杨氏门下得力助手,号称五虎将之一,他的杨式太极功夫造诣高人一筹。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每逢南京武术国考,褚时均担任评判委员。
由于有明师指点,自己又勤学苦练,加之不断地打擂比武,褚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在散打中集各家之长,将形意、八卦和太极融为一体,举手投足之间尤其轻灵迅猛,干净利索,技击之时,更显刚柔相济,变化无穷,实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多年来,褚师以坚韧的毅力和追求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功夫日益精纯,从而在社会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36年杨澄甫先生去世,灵柩由杭州回故乡,路经南京浦口,褚师亲往迎送,设台悼念,足见褚师对先辈的尊敬和孝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褚师赴南京教拳,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均争相以从褚师习武为荣。褚师以精湛技艺被聘任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
南京国民政府武术总教官等职。当时在南京总统府任总翻译官的
董健吾先生,就拜在褚师门下学习太极拳(董健吾是打入国民政府任少将的中共地下党员.我党与宋庆龄的单线联络人,他曾代表
张学良将军首次赴延安与我党中央联系。全国解放后,他在中共
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文革”期间为澄清有关历史,董老曾为褚师手写一书,以澄清白)。
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府的要员汉奸
褚民谊,自置铜质太极球和太极棒,编成太极操,要老师替他宣传,推广、我老师拒绝说:“这些玩艺儿,老百姓玩不起,又没有太极特点,我很忙,没空帮你......”。后又将老师诓骗去编写太极拳书。到褚府后,褚师问清缘由,发现上当受骗,拒绝为其效力。褚民谊恼羞成怒,将褚师扣住不放。深夜,褚师使出功夫,飞拳拽脚,击倒几名带枪的警卫,翻墙逃离虎穴,一直隐居到抗战胜利才露面。
解放前褚师同情革命,支持抗日,痛恨汉奸,嫉恶如仇。褚师以自己的声望,曾掩护并资助过从事左翼文艺工作的地下党人富继华同志(解放后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海墨书社社长、
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
解放后。褚师从南京迁往上海定居,住斜徐路。一次去复兴公园,遇旧友孙福堂先生在公园授拳。孙深悉褚师乃当代名师,武功卓绝,得知褚师欲设场授拳,即将自己场地及15名学生引荐给褚师。次日当即设宴拜师。
师到上海后,先后在哈同大楼、大新公司、上海电缆厂及复兴公园公开授拳,门徒中皆知张玉为我们同门师兄,张玉拳场有人来“踢场子”时有所闻。张玉来请褚师(因同在复兴公园)前往他拳扬调解纠纷。当时在复兴公园诸多拳师中,褚师是有一定威望的。
1957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先生也应邀参加编写小组,经改编为八十八式,推行至今。多次参加全国性武术比赛包括
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在内的大会裁判组工作。上海市武术队成立后,多次邀请褚师前往指导。
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地区武术之风盛行,老拳师们经常聚会表演,为了更多地长进技艺充实内容,王喜奎先生和张玉、华春荣、武贵卿,每星期一次下午在复兴公园向褚师请教,切磋 “武当对剑”、“三合对刀”、“
推手”等武艺。
褚师在学生中,严格挑选有培养前途者,收为入室弟子。褚师常说:“太极拳的动作是自然的开展,它着重身体的正确姿势,拳架舒松、柔和而缓慢,血流可以畅活,呼吸可以深长,它要意识与动作合一,心身并修。它非但可以健身,并可以技击。”褚师还教导我们:“与人交手时,别怕挨人揍,就怕白挨揍。”他认为挨揍对一个练武的人来说并不是坏事,这样才能学到东西,功夫才能不断长进。
褚师和
王子平、
佟忠义等著名武术家经常在上海体育宫为观众表演。褚师表演的太极拳、刀、剑及形意、八卦等,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妙趣横生。凡见过褚师表演的人,都深感他的功夫非凡,身法有独到之处,动作轻灵快速,周身是劲。在上海体育宫初次举行的
太极拳推手表演会上,年已古稀的褚师手法干净利落,放劲刚脆猛烈,深得人们的赞赏,不少行家亦从中得益匪浅。
文革”后褚师迁居闵行。粉碎“四人帮”时,褚师已重病在身,但时刻都关心看武术运动的发展,衷心盼望武术运动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传人
褚桂亭传
B 鲍关元
C 陈俊彦 褚玉成 陈章耀(1916-- )(上海 健在)
D 狄兆龙
F 富继华 傅明伟 费永祥
G 耿继义 顾鸣一 贡仲祥
H 华春荣 黄俊文 胡毓飞 黄育英
J 金尧森
L 李福妹 刘君实 李元法 刘颖傅 刘卓英
M 马德元
P 潘鑫之 潘月琴 浦紫东
Q 邱正坚
S 沈骏法 孙凯亮 苏黎献 舒巧 苏笑尘 宋玉鹏 施载煌
T 唐浩泉
W 王继振 王敬萱 吴永霖 吴伊雯 王文瀚 吴志高 邬志良 吴正祥
X 夏昌耀 辛大国 宣根荣 忻梅英 徐能智 徐薇
Y 严承德 袁继臣 余鸿亮 杨良骅 余松涛 叶延玲
Z 朱凤礼 张家驹 赵茂林 张明真 邵善康 张庆宝 张英武
纪念册第七页同时列出了褚桂亭收授弟子的名单,是经过多方调查考证,自1920~1976年期间,在南京和上海地区分期按传统仪式向褚桂亭叩头拜师,成为入室弟子的四十五人(其中包括一名义子及二名孙子)。当今健在的有:张英武(成都)、富继武(英国)、朱凤礼(南京)、曹大铸(南京)、吴正祥(镇江)、吴永霖(南京)、樊家忻(南京)、阮云谊(上海)、严承德(上海)、贡仲祥(美国)、王敬宣(上海)、金尧森(上海)、褚玉诚(上海)、褚正诚(加拿大)。大多数弟子在国内外传播和推广褚传内家拳艺,并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有一批当年在上海向褚玉霞学拳的老学员,如今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为传播内家拳艺而不懈努力,诸如王荣根(法国)、唐纳德·辛(菲律宾)、
王壮弘(香港)、施载煌(厦门)、宋玉鹏(徐州)、徐文庆(苏州)、严承璋(北京)、严荷英(杭州)、曹连舫(高雄)。上海的有:吴钟夔、马德元、顾鸣一、马金余、吴伊雯、夏昌耀、杨良骅、张庆保、潘月琴、覃寿山、黄俊文、林发清、陈章耀、苏笑尘等,他们多数虽已届耄耋之年,但为弘扬内家拳艺而发挥余热,实乃难能可贵。
可喜的是,一批又一批再传弟子,为追求褚氏传统内家拳艺,不懈地努力进取,刻苦锻炼,有的成为优秀武术人才,部分再传弟子在国际邀请赛及国内全国大赛中,多次荣获金银牌,可谓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褚桂亭的一生,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畏权贵,重德重品,视名利如粪土,是终身追求弘扬中华武术的一生,但也是历经沦桑,曲折坎坷的一生。作为他的弟子、学生与后人,一定要把他的精神、武德与功夫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慰他在天之灵。
武术造诣
精通多种拳术,对少林、武当等派别颇有研究,尤擅形意、八卦、太极,褚师之形意、八卦先后受业于李存义、梁振甫、张占魁、孙禄堂、姜玉和、尚云祥、黄柏年等大师;武当剑法是受益于李景林先生;而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杨少候大师。褚师武功深得各名家真邃,堪称一代宗师。
武林轶事
1. 上世纪20年代初,他到杭州,在一家茶馆中,当地两个地痞肆意凌辱卖唱的父女,他挺身而出,狠狠“教训”了两个恶棍,紧跟看褚师伫立桥头,一面催父女二人快走,一面对追上来的十几个无赖大声喝道:“谁敢上来!”几个歹徒冲上桥头,随即被褚师手一挥先后扔进河里。
2.1925年,五省总督孙传芳,凭藉权势,兼以厚薪,诸褚桂亭到总督府当众表演,面对孙传芳这种以势压人的不礼貌态度,褚桂亭以不卑不亢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出场了。满屋旁观之人,见褚桂亭动作踉踉跄跄,体态无神飘忽不定,头重脚轻,醉态毕露,都诧异起来,纷纷窃窃私语:“莫非姓褚的今天喝醉了?”当他们看见孙传芳目不转晴地凝视着时,便又不敢多言。再看褚桂亭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栽倒,可他却拧身一转,拔地而起,孙传芳脱口喊出一个“好”字,众人都呆了。紧接着只见褚挂亭更加东倒西歪,跌跌撞撞。岂不知他是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在醉态里,显现出攻防兼备,在快幔中,表达出形动完整,刚柔相济软硬结合,原来这孙传芳是个懂得武术的人,等到褚桂亭把招式一收,立即连连鼓掌道贺:“真有功夫!真有功夫!” 在孙传芳摆下的酒筵上,但见杯盘满桌,众人谈笑风生。褚桂亭一时兴起,使出绝技,双手指插入八仙桌台面边缘,轻轻地将其端起,桌上莱肴杯蝶纹丝不动。惊得孙传芳连连叹服这:“今天我孙某人算开了眼界,会见了中国的武术高人,有幸有幸!”。
3.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曾有一日本高级参谋,是剑道七段,受过武士道训练,不服褚师之声望,欲邀斗技,由董健吾介绍双方比试。为避免意外,各用木剑,剑头涂湿石灰,以身上白点多寡定胜负。褚师施展武当剑法,行步流星,剑走轻灵,身法一展,立见颜色,结果日本人身上白点纵横,而褚师仅有袖上一点,日本参谋大为佩服,当场要拜褚师学剑,被拒绝了。褚师说国术不能随意传授给外国人,在场者都为褚师替国家争光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