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亚平,男,1923年12月生于张家口市,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及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担任教授、系主任多年。曾兼任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
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
社会地位
在地理教育界与
褚绍唐先生并称为“南褚北褚”,是我国地理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和专家。 褚亚平先生是从1948年开始教师生涯的。1954年参与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的创建工作,并长期担任系主任,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工作“三肩挑”,以“甘为儒子牛”的精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地理教育人才。先生对地理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在地理学科教育领域的高瞻远瞩,对青年学者的关心爱护和精心培养,深深教育和感染着他的学生们,也因此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学术贡献
褚亚平先生在学术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地理教育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褚亚平先生在地理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要把
地理教学法学科向地理教育学方向发展,并为研究生开设出“地理教育学”课程,提出了关于地理教育教学上的一些新思路和理论见解,例如“地理教学内容结构的基本框架”“地理课本系统结构模式”“地理课本内容一体化图式及动态结构”“
乡土地理教学与发展学生
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等,特别是关于地理教材文字、图像、作业“三个系统”的思想,被许多地理研究工作者和地理教师在他们的文章中引用,对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革新、发展及理论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专著
1992年,褚亚平先生领衔主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地理教育学》专著,先生高屋建瓴,用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面对21世纪的社会需要新型人才的需求,充分反映地理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努力构建一个具有现代化形态的科学的地理教育科学体系。该书出版后,曾有专家评价此书:“书中在地理教育的本质、地理教育现代化过程和教材研究、学校的地理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学校地理教育质量的评估,学生地理学习心理,地理教师的素质的探讨,对地理教育前景的展望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见解和成就”。几年以后,褚亚平先生又在此书的基础上主笔撰写出版了《
地理学科教育学》一书,以此不断推进地理教育学的发展。
除了地理教育学研究外,褚亚平先生还涉足地名学的研究,虽然先生自己称“是半路出家”,但在该领域也颇有建树,出版了《
地名学基础教程》等著作。
人格风采
阅读褚亚平先生的文章或聆听先生的教诲,会发现褚亚平先生的思维敏锐,常能站在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高度分析和评价地理教育的现实问题。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是和先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分不开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任何动向,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课程改革,先生都非常关注,搜集各种信息进行研究,和学生进行探讨,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又常常能给学生们带来新的启迪。先生还很爱读书,很乐意接受新的事物,例如,1997年《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中译本出版后,先生立刻买来阅读,和我交换对地理教育数字化问题的看法,甚至建议我写信与美国的作者联系,开展这方面的合作。先生已退休十年,但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勤敏。近两年,先生又陆续为地理教育期刊撰写了《迫切需要强化地理意识》《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感受和思考》等文章,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为地理教育课程改革出谋划策。
人性光辉
给我和其他中青年学者感触很深的,还有先生对晚辈的关心和提携。当先生的学生或其他晚辈出了书,先生都非常高兴,我不止一次在先生家看到先生在为某本新作撰写书评,先生的书评从鼓励中青年学者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意义、特点都要做充分的挖掘,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先生积极联系出版社,为我国最早一批地理教育硕士出版了一本《80年代地理教育硕文》,该书收录了七篇优秀硕士论文,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前言。现在看来,这本书对于我国地理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真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标志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水平,而且对后来的研究生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先生主笔的《地理教育学》也是带着几个研究生毕业后仅仅工作几年的年青学者写的,那本著作对那些年青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先生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为后来者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并给予很多及时的、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在写此文时,刚开完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大会,新的正副理事长大都是在先生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学者,这给我感触很深。我从1982年读研究生开始,就跟着先生参加学会的活动,当时学会刚刚成立,先生荣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为学会领导的老先生还有我国地理教育的著名学者、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张子祯、禇绍唐、陈尔寿、曹琦等先生。二十多年来,我通过参加学会活动,从老先生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人品和业精神、他们的理论建树使我受益匪浅。我常说,我是随着地理教学研究会一起成长的,是先生把我带到这个个人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地理教育发展出力的平台上。我想,学会共同成长起来的先生的其他学生也必会有同感。
精益求精
禇老的学生都知道,先生对我们学业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们写的东西,做的事情,先生从思想到架构再到文笔等实施细节,都细细指导,甚至亲自动笔修改标点符合。在做人方面,先生也十分关心学生,有时给我们讲讲过去创业的故事,讲讲“文革”时期的经历,讲讲他熟知的著名老学者的业绩,以此鼓励我们为地理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先生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生活情趣的人,对保健、对饮食都有较多的知识,说起这些来也满有兴趣,现在尤其对老年保健感兴趣,高兴时,说起这些头头是道,有时还会给我们写一些保健方法和保健小食品的制作法,让我们去试一试。先生的一大爱好就是诗词写作,逢年过节或遇到喜寿事情,先生都会写上几句,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先生真是一位具有乐观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长辈。
先生是我敬爱的老师,也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中青年地理教育专家们的良师益友。先生对我们的期望很高,我们只有努力去做,把老一辈学者开创的科教事业继续下去,发展壮大。
出版图书
学 历
北平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毕业,理学士(1948)
从教任职
1.
天津南开中学任教(女中部授课—地理,班导师)(1948—1949)
2.
北京市第二中学任教——地理,教研组长,班主任(1949—1952)
3. 北京市文教局编审研究室研究员(1951—1952,人民教育出版社借调一年)
4. 北京
教师进修学院地理教研组组长(1953—1954)
5. 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科主任、讲师(1954—1957)
6. 北京师范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1957—1984;1993年退休)
学术成果
论 文
1. “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及其他”,《地理知识》,1959年第10期;
2. “教学法学科的科学性与现代化问题”,《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2期
3. “地理教学研究的形势和任务”,湖南《
教育科学研究》,1981年第20期;
4. “学校地理课本系统的大结构模式及一体化原理”,《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12期;
5. “评《地理景观》”,《热带地理》,1994年第3期;
6. “高中地理之我见”,《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9期;
7. “为了21世纪的地理教育努力探索地理教育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12期
8. “新世纪中国学校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改革的趋向”,《学科教育》,1996年第10期;
9. “近年国际学校地理教育动态引起的思考”,《地理教学》,1997年第4期;
10. “引进教育财富为我所用——读一本学科教育新书有感”,《北京教育报》,1997年5月13日;
11. “《认识台湾》意欲何为?”,《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11月11日;
12. “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北京教育报》,1997年;
13. “课本内容结构问题”,澳门大学《跨世纪学科教育——中国语文、历史与地理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5月;
14. “迫切需要强化地理知识”,《地理教育》,2000年第4期;
15. “回顾与展望——贺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地理教育》,2002年第1期;
16. “欣读地理美育创新之作”,《地理教育》,2002年第3期;
17. “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感受与思考”,《地理教育》,2002年第5期;
18. “地理教学用地图理所当然”,《地图》,2002年第5期;
19. “中国地理教育的时代之光”,《地理教育》,2003年第4期;
20. “我的地理教育思想”,《地理教育》,2004年第1期。
专 著
1. 《自然地理》(改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
2. 《中学地理教学法》(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3. 《地理教育学》(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4. 《地名学基础教程》(合著),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
5. 《地理学科教育学》(合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受聘兼职
(括注的年份为签发聘书年份)
1. 北京市高等院校确定与提升教授、副教授职称业务评审组成员(1981)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卷主编(1982,
中国地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卷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主编(1982,北京市地名
领导小组发聘)
6.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地理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1985,1991,1995)
8.
中国教育电视试播期“中学地理教学法”讲座主讲人(1986)
10. 北京市高校教师职务考核评议组成员(1987)
11. 《地图》杂志编委会顾问(1987)
1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名誉主编(1988)
13.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学术顾问(1988)
14. 民政部编辑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988)
15. 民政部教育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989)
16. 首届高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990)
17.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优秀电教教材评委(1991)
18.
中华研修大学硕士研修生指导教师(1994)
20.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中心地理教学资料库名誉顾问(1998)
2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1998)
23.
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名誉理事(1999)
24.
北京育才学校专家、学者、名师顾问组成员(1999)
学会任职
1. 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分会理事(1951—1957)
3.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理事长(1981—1989)
4. 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