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璆(878年—?),
渤海国著名外交家、诗人
裴颋之子。
擅长词藻,文才如父。渤海末代王
大諲撰时,任文籍院少监,继为政堂省信部少卿,改和部少卿。
公元907年冬,即日本
醍醐天皇延禧七年冬,裴璆奉命出使
日本。醍醐天皇以式部大臣纪淑光、散位
菅原淳茂为掌客使,任兵部少丞
小野葛根、文章生藤原守真为领客使,热情欢迎裴璆等人进入日本
平安京。
掌客使菅原淳茂为日本著名文士
菅原道真之子。菅原道真在裴璆父
裴颋访日时,负责接待,同裴颋日日相处,赋诗唱和,建立起深厚友谊。菅原淳茂与裴璆一样,文采亦如其父,又与裴璆同龄,二人相见恨晚。菅原淳茂在《初逢渤海裴大使有感吟》一诗中写道:“思古感今友道亲,鸿胪馆里口余尘。裴文籍后闻君久,菅礼部孤见我新。年齿再推同甲子,风情三赏旧佳辰。两家交态人皆贺,自愧才名甚不伦。”两国著名诗人,两代分别同年生,又各有“邂逅”之情,实为“奇遇”。
919年,即醍醐天皇延禧十九年,裴璆奉命第二次出访日本,也是
渤海国最后一次派使访日。裴璆及其同行,计105人,乘船至若狭(今
福井县)。第二年五月,裴璆遵日廷限20人入京,上国书及信物。醍醐天皇宴飨裴璆,并进授正三位。裴璆同日本大臣、文人、知名人士频繁往来,赋诗唱和。当裴璆结束访问,启程返国时,日本文士数辈聚会鸿胪馆,“作诗饯之”。
925年,裴璆奉使朝
后梁,贡人参、松子、昆布、黄明、细布、貂鼠皮被褥、靴革等。梁授裴璆右赞善大夫,
赐紫金鱼袋。
契丹天显三年(929年)冬,裴璆受东丹国派遣,率93人访问日本。日廷方知渤海为契丹灭亡,并以裴璆转仕东丹,有失臣节,又同使团中有人“多称契丹过恶”,日本不予接待,勒令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