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娣娜,女,1942年2月生,汉族,重庆人,1959年9月—1964年7月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64年6月加入共产党,现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
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浙江省基础教育中心主任。
人物履历
1959.09—1964.0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
1964.0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8.03—1989.06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
1991.10—1995.1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
1995.11—2001.0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科所所长
2001.09—2004.12 北京师大教育学院教科所所长、
课程与教学系主任
2004.06—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
2008.12— 被
浙江师范大学聘为杰出教授,兼任浙江师大基础教育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现任:全国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第五、六届
国家图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家教育图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华东师大基础教育研究所、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等文科基地学术委员,北京师大价值与文化研究所文科基地专职研究员,北京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文科基地兼职研究员,曲阜师大、哈尔滨师大兼职教授,北京市海淀区、
西城区顾问专家组成员等。
曾兼任: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发展水平监督系统”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北京市学习科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北京市高校教师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出版图书
获奖情况
2005年以来,《
现代教学论》(三卷本)先后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奖,国家
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等国际级最高奖项。
2005年2月科研成果《科学探究课:课程建设的发展性取向》获“
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二等奖。
2005年2月“教育科研学方法”课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11月获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1999年《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获
国家新闻出版署社科图书类优秀畅销书奖。
1999年《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一书(合著,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丛书》三),该丛书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版协教育图书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
1998年12月《
现代教育论》一书(合著)获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学一等奖”。2002年11月该书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1997年1月被
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7年3月,所主持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项目获“1996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7年9月,《教学论学科建设》(合作)获北京市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由于教书育人突出,荣获
北京师范大学华为奖教金。
1996年《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获
北京市第4届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6年10月,《教学论学科教学及学科建设》项目(合作)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1年,《阔》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1988年和1998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贡献
科研
已完成的“八五”以来主要的科研课题
⒈“少年儿童
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经费2万元,项目主持人。
⒉“1979──1993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发展状况的系统调查与评价、推广研究”,全国
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教委“八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负责人。
⒊“日中两国家庭、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1992—1994年),
北京师范大学与日本
福岛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副组长。
⒋“日、中、美三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日本福岛大学、美国成斯康辛大学与北京师大合作研究项目(1995─1996年),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⒌“韩、中、日三国教育意识结构的比较研究”,韩国
汉城大学、日本巩波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研究。本人为中方负责人,4000美元, 6000元人民币。1997—1999年。三方共同发表论文1篇。
⒍“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研究”,国家教育部督导办研究项目。4.2万字,1999年9月完成。
7.“日、中女童教育比较研究”,
日本广岛大学与
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1998——2000年。
8.“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3.5万元,项目负责人。教科规办(1997)01号,1997年元月2日—2001年12月。
9.“21世纪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发展与师范教育
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国家教委师范司师范教育科学“九五”重点研究项目。0.5万元,项目负责人。师司(1997)40号,1997年8月27日—1999年12月。
10.“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国家教委科技司国家科技“九五”重点项目。10万元,项目负责人。1997—2000年。
11.“我国中小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教委重点项目。由国家教委督导办牵头,本人具体承办,6千元。
12.“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发展水平监测系统”,国家教委督导办牵头,本人承担少年儿童文化素质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4万元。
13.“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其对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启示”, 北京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项目。2万元,项目负责人。1996年12月3日。
14.《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教育部社政司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第二批研究项目,项目批号:98JBY88003,课题负责人,3万元。1998.10--2001.10。
15.“中国学校教育的科学素质研究”,由
香港大学牵头,上海教科院、广东教科所及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参加,本人为北京师大课题组负责人。2万元。
16.《中学继续教育“基础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
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项目(2009.9~2002.12)。
17.《澳门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试验研究》,与澳门教青局合作,在澳门地区两所中学
和两所小学进行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2000——2004年),每年14万。
18.《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 “十
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002年2月28日。课题批准号:AHA050006。(经费8万元)。
在研课题
1.《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6.2 ,
(经费50万元)。
2.《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005年12月28日。课题批准号:AHA010020。(经费9.5万元)。
3.《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教育部社科司,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1.12.7。项目批准号:01JB880003。(经费5万元)。
4.《多元文化与现代课程的文化学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001.9.10。(学会[2001]13号)。
5.《首都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2002年,(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经费10万元)。
6.《学习型社区试验研究》
顾明远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构学习型社会研究》的子课题,03JD0032(2004.4.8, 经费5万元)。
7.《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项目编号CRSP-04-04,批准时间:2004年10月11日,经费10万元,项目运作时间为2004年10月30日—2005年9月30日。
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1.《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合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
2.《
教学认识论》(合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
4.《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5.《中小学教师保健手册》(主编),
语文出版社,1995年。
6.《
现代教育论》(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7.《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编),
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
8.《走向明天的基础教育》(合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9.《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合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10.《发展性教学论》(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1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2.《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及法规文件要览》(撰写其中第五章:学校教育质量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13.《
教学认识论》(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14.《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丛书(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5.《
现代教学论》(一、二、三卷,共136万字),(主编,本人撰写总序、后记及全书中的4章,共17余万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9、10月出版。
主要学术论文
1. 关于课堂教学科学化的几个问题”,《教育学问题集》,北师大出版社1982年。
2.
皮亚杰理论对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启示“,《
教育研究》1986年第5期,收入《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3. “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
4.“要重视
学科教学过程特点和
教学规律的研究”,《
教学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5.Main problems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Models of Modern Teaching Process,June 1988,共16页,美国第二届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会(美国
布法罗)论文。
6. The Yang Pioneers in China A School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November ,1988,共6页,美国全国第十三届品德教育学术年会(
美国匹兹堡大学)论文。
7.“关于建立现代教学论科学体系若干方法论问题”,《教育学习研究》1990年第1期。
8.“我国现代教学论中若干
认识论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年4期。
9.“开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1期。
10.“关于提高我国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7期。
11.“现代教学论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中国教育报1992年12月29日。
12.“科技,教育,生产力”,《
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
13. La pedagogie en Chine Une approche ideologique ou scientifique? Huang Ji,pei
Dina等 Psychoscope 6 Julil August 1993(瑞士)
14.“关键是确立学生的
主体性──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认识”,中国教育报,
1993年7月13日。
15. “深化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教育研究》1994年第8期。
16.“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评”,《华文社会的心理测验》,中国测
量学会主编,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12期。
17.“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测评研究,《教育研究》1994年第12期。
18.“面向21世纪的中日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本
福岛大学《教育实验研究纪要》
第28期,1995年6月。
19.“中日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增刊。
20.“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设的建构与验证”,《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1期。
21.“教育实验科学化必须解决方法论问题”,《
教育研究》1995年7期。
22.“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23.“教育实验评价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湖北教育报1996年1月8日。
24.“教育实验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方法论思考”,《
教育改革》1996年第1期。
25.“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
教育研究》1996年4期。
26.“确立主体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
主体性--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报告”,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育》,
湖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27.“高质量、高层次地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服务”,中国教育报1997年 9月17日。
28.“21世纪中国教学论研究论纲”,《如东教育》1997年第9期。
29.“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怎么办?”,《
百科知识》1997年第9期。
30.“构建面向21世纪新课程体系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7年12月27日。
31.“发展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育时报1998年10月17日。
32.“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6期。
33. 学论研究主题的把握—对现代教学观念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9日。
34.“发展性教学与学生
主体性发展”,《
河南教育》1999年第1期。
35.“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36.“论现代我国教育实验观的根本转变”,《
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37.“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探索新路 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8.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Educational Consciousness Among the Korean ,Chinese,and Japanese.The SNU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Vol.9 (Dec.1999) .韩国
汉城大学Chung—il Yun;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
刘坚;
日本筑波大学 Atsushi Kadowaki、Fujita Teruyuki。
39.“面向20世纪的高师教育改革必须确立现代教育观——韩、中、日三国教育观点比较研究的启示”,《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范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40.“新中国课程与教材发展轨迹”,湖北教育报99年12月13日(
王进、裴娣娜合作)。
41.“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科教育》2000年第1期。
42.“关于减负的思考”,《
中国教育报》,2000年1月25日。
43.“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学科教育》2000年第2期。
44.“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
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45.“课程设计的新取向——论澳门课程改革”,《2000年澳门课程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暨青年局(澳门)2001年出版。
46.“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47.“关于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2001年9月20日。
48.“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2年第4期。
49.“‘科学探究’课:综合理科课程的设计”,《课程统整》(第四届“两岸三地
课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人民教育出版社、台北师院主办)2002年1月。
50.“高质量、多层次地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高等师范教育》2002年11月第14卷第6期。
51.“对
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青年教师》(河南)2002年第12期。
52.“对当前教学改革该肯定什么注意什么”,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5日。
53.Die Curriculumreform für die neunjährige Pflichtschule in China,《Das Bildungswesen in China》,2003 by BÖhlau Verlag Gmbh 8 Cie,KÖln in Germang (p17-31)
54.“序”,“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澳门数学课程试验计划——协作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文集》,
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2002年,第5-10页,第17-28页。
55.“科学研究:学会发展的生命力”,《教育学研究》第5·02期。
56.“提升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把握”,中国教育报2003年6月12日。
57.“反思、批判、重建——对胡克英教学论思想的几点理解”,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6期。
58.“我国学校
科学教育的政策与改革思路”,〈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7期。
59.“‘
三个面向’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发展研究”,〈开辟中国教育
新航道〉(范禄燕、贺鸿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444—456页。
60.“科学探究课:课程设计的发展性取向”,《中国教育科学2002年》,
中国教育学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588—594页。
61.“现代学习的几个基本特点”,《天津教研》2003年第3期。
62.“
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发展的反思”,《
21世纪教育》2003年3-4合刊。
63.“我国基础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2期。
64.“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及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65.“基于原创的超越:我国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现代构建”,《
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65.“对当前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11月。
66.“论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研究的新
视域”,《课程研究》2004年第2期第1—6页。
67.On the Develoo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Lnterm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er Training and Appointment System 2004,Edited by kim,Byung—Moo,Organined by College of Education,Kongju National University,Korea,October 19,2004P53-70.
68 .“改革、探索、开拓、创新——澳门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数学教育与学生发展’两岸四地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术论坛论文集》序,(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北京师范大学),第228-233页。
70.“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
新华文摘》2004年第20期第102—104页。
71.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科学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436-439页.
72.“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
视域”,《
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第3—8页。
72.“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几个争论问题的思考”,《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更新》,(第七届两岸三地
课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台北师范学院、
淡江大学等单位主办),2005年4月,第277—284页。
73.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上), 《
中国基础教育》2005年第1期,3-5页
74.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上), 《中国基础教育》2005年第2期,3-5页
75. 《序 从学会发展视角看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马兰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共3页
76. 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怀特海
过程哲学的方法论启示, 《
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3-7页
77. 一部充满原则性的教育理论著作, 《现代教育导报》2005年7页11日A3版
78. 中小学生生存的文化环境与价值观教育, 《
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6期
79. 总序 探索与创新----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
视域, 《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丛书(本人为主编,已出版三部)总序(共6页)
80.在追问中把握
公开课的现代意义,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5日笫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