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褙胡同
民国年间手工艺
裱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艺,是用纸或者丝织品把珍贵的字画或书籍加以修补或装潢起来,使之恢复原样或更加美观耐用。胡同在崇文门内,明清时东通城墙,西达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民国年间裱褙胡同以闹市口为界,始分东西。于谦祠就在这个胡同内。
历史背景
裱褙胡同在崇文门内,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已有记载,隶属明时坊。裱褙胡同明清时东通城墙,西达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民国年间裱褙胡同以闹市口为界,始分东西。
史迹
一、《北京地名志》记:“以前巷内裱褙业者极多,甚为技巧,王侯宅第所多出自他们之手。裱褙是用白纸张裱屋墙和天棚------”。由此可见裱褙技艺之精,为胡同增名不小。
二、裱褙胡同内有于谦忠节祠。于谦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明英宗时的兵部尚书。明正统14年(1449年)7月,蒙古瓦剌族入侵。明英宗与王振率军50余万御驾亲征。八月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京师告急。史称“土木之变”“。
事变后,于谦拥立其弟(朱祁珏)即位,是为代宗。十月瓦剌兵大举进犯京师,于谦分领官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瓦剌兵抵西直门外,经五天奋战,瓦剌军败退,于谦率军民保卫了北京城。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将英宗师送回京师,被尊为太上皇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议立太子即位,英宗与太监曹吉祥、亲信大臣石亨策划,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因“夺站之变”而有功的石亨、徐有贞对英宗说:“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故以“谋逆罪”将于谦于天顺元年(1457年)杀害。相传于谦被害之日“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于谦在土木之变后,曾选京师三大营军十万人,创立团营,加强训练,以卫京师,是我国军队设团营的创始人。
于谦为官清廉,他的《咏石灰》表达了他高尚纯洁的品质,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说:先帝已知其枉,朕心实愍其忠,故特诏追认复官。还将其故宅改为“节忠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曾为于谦祠做一联为:“砥柱中流,独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光绪年间又重建。该祠坐北朝南,本为于谦故宅。因毁于清初,故原貌不祥。光绪年间重建后,东院内在奎光阁,为两层小楼,上为奎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两旁木联为:“帝念有功群小谗谋天有怨;公真不朽故居额记地犹灵。”正院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90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奎星阁因地震被毁,后小楼亦拆除
他的保卫北京功绩与热爱祖国的一片忠诚为后人敬仰传颂。今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1903年,王照在裱褙胡同设《官话字母义塾》并出版《字母书》九种。《辞海》书中记:“王照(1859—1933)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字小航,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曾参加戊戌变法------致力于汉语拼音字母的研究。”“取汉字偏旁或部分笔画,拟定/官话字母/,曾流行于北方诸省。”1906年12月开办“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进行拼音文字的专门教育。并创刊《拼音官话报》,为北京有拼音报刊之始。王照晚年居住在北城积水潭的水东草堂和西岸的3号院,自号西涯老人,解放后为贺孔才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4 16:04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史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