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肉兽
哺乳纲动物
裂肉兽是属于牛鬣兽目、牛鬣兽科的一种动物。大约生存于晚始新世。我国内蒙古地区(河南也发现过疑似的化石),是牛鬣兽科下最大的类群,其头骨长度可达53厘米左右。体长约4米左右,肩高约2米,体重1000千克左右,食性偏肉食,腐食,生存时代古近纪晚始新世(3700万年前)。
起源
晚始新世的蒙古原野上,夏天持续了几个月的干旱,已有许多不耐干渴的大型植食性动物倒毙并横尸荒野,本来这对食腐动物们来说是个大大的时机,但这次旱季持续实在太久,能走掉的植食性动物都已经迁徙他处,留给它们的免费大餐也越来越少。早已干涸的河床上,一头蒙古安氏中兽正在撕咬具两栖犀的尸体。突然,它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向后转过巨大的头颅,映入它眼帘的是和它同样壮硕的巨型食肉动物。这是一头蒙古裂肉兽,被血腥气味吸引而来。饥饿难耐的裂肉兽向前逼近,而安氏中兽也不打算放弃,双方在相互对峙、恐吓了一阵后还是难分胜负。在烈日的暴晒下,它们很快丧失了谨慎,而是狂性大发,咆哮着冲向对方。几秒钟后,2个庞然大物便厮打在一起,扬起了滚滚尘土。尽管两者力量相仿,但裂肉兽的尖牙利爪毕竟比身为踝节类的对手更胜一筹,很快在它身上抓咬开了几道伤口。挂彩的安氏中兽一瘸一拐地逃走了,而精疲力竭的裂肉兽也趴在地上喘息了半天,方才爬起来享用来之不易的盛宴。
特征
裂肉兽仅有头骨部分的化石被发现,所以我们对其尚且知之甚少。裂肉兽曾经被视为是类似棕熊的体态,不过现在认为棕熊一般的复原并不可靠,它更可能像一只壮硕的犬熊。裂肉兽是牛鬣兽科中最大的,头骨有约50-57厘米长,犬齿粗壮发达,肩高约2米左右(较原棕熊式复原矮)。肉齿目的裂肉兽,牙齿相比于更古老的中兽目动物分工更明确且更适合处理肉类食物。从牙齿来看裂肉兽为肉食偏向性,而非熊一般的靠杂食为生。裂肉兽的颌骨非常粗厚,颌部几乎不比颧弓窄多少,这个显著的特点可能说明裂肉兽颌骨非常有力,在吞噬动物尸体时可以轻易咬碎骨头。
生活
裂肉兽身型巨大故较笨拙,可能相对程度上依赖食腐或捕杀雷兽等大型速度慢的动物为生,裂肉兽凭借体型可以轻易抢夺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同时从它们的牙齿结构可以看出,裂肉兽也能摄食一些非肉类食物,但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植物。它们更多主要抢食,食腐或猎食大型动物,可能会猎食雷兽。其化石在我国内蒙古发现,河南也发现过一枚疑似牙齿。格兰杰于1937最早在内蒙古戈壁发现了其化石,头骨长度约50.8cm,修复长度大概53厘米。
裂肉兽有像浣熊一样的大尾巴,身体粗壮,估计体重为1000KG左右,但四肢可能不会太长。始新世的中亚是大型动物的聚居地,如犀牛、雷兽及爪蹄兽,裂肉兽可以凭借相对其他食肉动物更有优势的体型捕猎这些巨大的植食动物。当没有适合猎物时,裂肉兽更多是依靠抢食和食腐度日,它们宽大的颌骨很适合咬烂尸体中坚硬的骨头,更大限度的利用猎物。
食物
晚始新世的蒙古原野上,夏天持续了几个月的干旱,已有许多不耐干渴的大型植食性动物倒毙并横尸荒野,本来这对食腐动物们来说是个大大的时机,但这次旱季持续实在太久,能走掉的植食性动物都已经迁徙他处,留给它们的免费大餐也越来越少。早已干涸的河床上,一头蒙古安氏中兽正在撕咬具两栖犀的尸体。突然,它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向后转过巨大的头颅,映入它眼帘的是和它同样壮硕的巨型食肉动物。这是一头蒙古裂肉兽,被血腥气味吸引而来。饥饿难耐的裂肉兽向前逼近,而安氏中兽也不打算放弃,双方在相互对峙、恐吓了一阵后还是难分胜负。在烈日的暴晒下,它们很快丧失了谨慎,而是狂性大发,咆哮着冲向对方。几秒钟后,2个庞然大物便厮打在一起,扬起了滚滚尘土。尽管两者力量相仿,但裂肉兽的尖牙利爪毕竟比身为踝节类的对手更胜一筹,很快在它身上抓咬开了几道伤口。挂彩的安氏中兽一瘸一拐地逃走了,而精疲力竭的裂肉兽也趴在地上喘息了半天,方才爬起来享用来之不易的盛宴。
进化
裂肉兽约于始新世末消失,由于其化石太少,具体情况并不为人所知。或许猎物数量的急剧减少,环境的变化以及鬣齿兽科动物的竞争导致了裂肉兽的灭绝。
裂肉兽属于牛鬣兽目牛鬣兽科,最早出现于晚古新世,除了裂肉兽外还包括牛鬣兽父猫等,很多种类外貌似猫,而外貌似犬熊的裂肉兽不仅是其中特殊的类群,也是最后的牛鬣兽科类群。随着裂肉兽在始新世末灭绝,牛鬣兽科也随之消亡了。
裂肉兽与安氏中兽同为始新安氏中兽接近,大于中新世时北美洲的巨型食肉兽伟犬熊,略小于安氏中兽,大鬣兽和南美发现的大型熊科南美细齿巨熊(Arctotherium angustidens)。
化石情况
格兰杰于20世纪30年代于我国内蒙古发现的蒙古裂肉兽(包括正模和副模),都已经丢失,包括前苏联,日本在内的临近国家描述正模头骨修复后为50-53CM,在1938年命名和初步研究后就再无下文。1986年在河南浙川核桃园组又发现过一枚疑似的牙齿化石,大小更接近父猫的尺寸,而远远小于内蒙古发现的化石证据。
参考资料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肉齿类和食肉类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6:38
目录
概述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