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
河南项城人。
袁树三次子,
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
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
袁甲三在鄂
豫皖苏一带,参加对
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
盐法道(二品)。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宣付
国史馆,附祀于
临淮袁甲三专祠内。
袁保庆少年时代,袁家尚三世同堂,全家八口人,仅有土地三十多亩,家计窘迫。父辈兄弟四人都在读书,全靠祖母郭氏苦心经营,才勉强维持全家生活。后来父辈中四人有三人入仕,特别是叔父袁甲三官职不断升迁,家境才开始好转。
七岁时,他与堂弟
袁保恒,同受读于叔父袁甲三。袁甲三管教严格,细心教他们读儒家著作。袁甲三入仕后,他们又到邻村继续读书。袁保庆性格内向,不好玩耍,经常一个人思考问题,对老师所教内容都能融会贯通。遇到宋儒以来的著作,总是探赜索隐,务求甚解。
青年时期,正是
袁甲三统军
剿捻时期。袁甲三恐他们学业无进,就把他们召入军中,一方面让他们参与军事行动,一方面特聘
睢州著名塾师
吕新吾、汤潜庵为他们授课。先生们对袁保庆的评语是:“学切于实用”。咸丰八年(1858年),叔父让他回乡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因为他在叔父军中作战勇敢,亲自带领清军攻克了安徽的六安,被副
督统胜保上奏朝廷,封
光禄寺署正。
咸丰十年(1860年),
顺天府丞
毛昶熙督办河南
团练,奏请袁保庆帮办,专司训练。那年十月,山东
捻军集结
亳州拟西进,袁保庆督率团丁声援官军,在开封、
归德(
商丘)一带布阵阻敌。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军在数日内杀死捻军几千人,捻军节节败退,随后退回亳州。袁保庆又率领军队攻破夏邑、
睢州等地,斩杀捻军首领数人,被朝廷嘉奖四品衔并赏戴花翎。
第二年正月,捻军占领了陈州宋集、雷集一带,袁保庆约请
道员周旭徵带领团练前后夹击,再次大败捻军。同治二年(1863年),豫皖交界捻军四起,侵扰正阳、息县、项城、
沈丘等地,还占领了新蔡县城。
毛昶熙及钦差大臣胜保,先后把陈州、
汝宁防地交给袁保庆。袁保庆率军奋战,先后击溃多处
捻军,俘虏并杀死捻军大小首领上百人,攻克或收复了被捻军占领的路阎庄、三官庙等五十多个村寨。捻军将领王九现、
李如松率兵攻占了项城尚店寨。袁保庆督军和他交战五十多个昼夜,最后杀死了李如松等十九名捻军将领,
斩首、俘虏捻军三千多人。这次战役大获全胜,袁保庆又被加封
盐运使衔。
同治四年(1865),
河南巡抚张之万保举袁保庆为
道员,留河南补用,
浙江巡抚马新贻也力保留浙江补用,但都未被
吏部批准,却被旨封为知府,发山东补用为
济南府。同治七年,升任
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再次力保袁保庆赴江苏办江防,终被
军机处议准,钦封江宁
盐法道,掌一省食盐的生产、运销,衙门设于南京。这年袁保庆四十五岁。
在盐法道任上,他查看河工,督办盐务,并指挥江防水陆各军,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克勤克俭,昼夜操劳。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宣付
国史馆,附祀于
临淮袁甲三专祠内。
袁保庆逝世后,
袁保龄将他的文稿编撰为
语录体《自乂琐言》一书,详述为官之道。如他认为官民本是一体,当官的只要能对老百姓关心五分,老百姓就会对你颂扬十分。“官不负民,民断不负官。”所以他特别强调:“为官者,不责己而责民,却动曰百姓不好,是醉语耳!”据说,他逝世时留给嗣子
袁世凯的,就有这部书。袁世凯的一生,受其影响甚大。这部书于辛亥年夏,被收入清芬阁刊印的《项城袁氏家集》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