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夜行
汉语成语
衣锦夜行(拼音:yì jǐn yè x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之知者!”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衣锦夜行”。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项羽率兵进入都城咸阳,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整整三个月都没有熄灭。一时间,项羽的威名响震关中(现在的陕西省中部一带)。他带上从秦朝宫殿抢来的大批珍贵珠宝,想继续向东进发,但一个叫韩生的谋臣劝他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地势险要,有崤山、函谷关作为屏障,四面都可以防守,您若在这里建都,必定可以成就霸业,所以请您先在这里稳定下来,不要急着东进。”
项羽看看秦朝宫室已经被自己一把火烧得残破不堪,根本不想留在这里当皇帝。更重要的是,项羽是楚国人,功成名就之后,他更想回到东边的家乡去,让父老乡亲们看看自己骑着战马,身披铠甲,率领万众的威武英姿!所以他反驳说:“大富大贵之后不回故乡,那不就像一个人穿着华美的锦绣衣服,却在寂静无人的深夜才出来逛街一样吗?有谁能看到这个人的富贵呢?”
韩生退出来后对别人说:“早就听说楚国人就像猴子,就算给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还是改不了猴子的本性,根本做不成什么大事。”项羽听到这话后勃然大怒,下令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汉王元年,项羽分封完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终于回到了彭城。
但是是因为狂妄自大、鼠目寸光,项羽最终彻底败给了他的老对手刘邦。在最后一刻,项羽悲伤地感叹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并作下一首诗,名为《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后便拔剑自刎而亡。
成语寓意
项羽攻入咸阳后,焚烧秦朝宫殿,对于下属定都咸阳的建议,竟然说出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的话,也正是因为项羽的狂妄自大,最终兵败垓下,自刎身亡。成功是对一个人的付出的肯定和认可,并非只是支撑人们炫耀的资本。炫耀和吹嘘不仅不能给他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好印象,反而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排斥。事实上,真正高贵且低调的人,就算穿着华丽的锦衣,也用薄纱罩住,淡化耀目的光华。因此,在生活中,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即便风光正盛,也要懂得衣锦夜行,芳华半掩。
成语运用
“衣锦夜行”指穿着锦绣的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官居高位,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荣华富贵。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衣锦夜行”也作“衣绣夜行”“衣锦夜游”。
汉·班固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汉·班固《汉书·朱买臣传》:“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唐·令狐德棻《周书·刘雄传》:“富贵不归故乡,犹衣锦夜游。”
明·夏良胜《中庸衍义》卷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是薄夫浅人之论,岂足以语帝王之度哉?”
清·魏裔介《南游记》:“至宿迁,谒项羽祠,悲其以暗噁叱咤之资,不务远略,而惑于衣锦夜行之说。”
钱锺书《围城》五:“辛楣换了衣履下来,李先生叹惜他衣锦夜行,顾先生啧啧称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49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