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溶血
发生在血管内的溶血反应
血管内溶血指发生在血管内的溶血反应。此种反应多较严重,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表现,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甚至发生循环与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者可有含铁血黄素尿。临床见于血型不符的输血、输注低渗溶液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的红细胞破坏的场所有二处:一是在血管内破坏;二是在血管外破坏。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被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消化。而血管内溶血指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被破坏,释放游离血红蛋白。
①由于血红蛋白在血管中不能进一步进行代谢,故常导致血红蛋白血症。
②游离血红蛋白能与血浆中的珠蛋白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需经肝细胞摄取并在肝内进行胆红素代谢(同血管外溶血)。
③未被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其余部分血红蛋白被近端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为卟啉、珠蛋白及铁。
④若反复发生血管内溶血,铁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并可随尿排出,形成含铁血黄素尿。
临床表现
血管内溶血多比较严重,常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腰背酸痛、黄疸血红蛋白尿,可在短期内休克、衰竭死亡。慢性血管内溶血尚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检查
游离血红蛋白
正常血浆中仅有微量的游离血红蛋白,约 10~40mg/L。血管内溶血时可以增加。
血清结合珠蛋白
正常为 0.5~1.5g/L,血管内溶血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急性血停止约 3~4 天后,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才复原。
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时尿常规示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
含铁血黄素尿
指尿常规镜检时发现脱落上皮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网织红细胞
血管内溶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增高,可达5%-20%。
骨髓涂片
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红比例可倒置。
外周血涂片
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部分红细胞含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和Cabot环。
常见病因
血型不合输血
G-6-PD缺乏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1 21:03
目录
概述
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