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草
罂粟科血水草属植物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罂粟科血水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无毛,具红黄色汁液;根茎匍匐,多分枝;基生叶数枚,心形或心状肾形;花葶直立,聚伞状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倒卵形,花丝丝状,花药长圆形;蒴果窄椭圆形,种子多数,具种阜;花期3-6月,果期6-10月;若折断茎、叶、根均会流出红黄色液汁,似血液,故名血水草。
形态特征
罂粟科血水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无毛,具红黄色液汁;根橙黄色,根茎匍匐;叶全部基生,叶片心形或心状肾形,稀心状箭形,长5-26厘米,宽5-2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耳垂,边缘呈波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掌状脉5-7条,网脉细,明显;叶柄条形或狭条形,长10-30厘米,带蓝灰色,基部略扩大成狭鞘。
花葶灰绿色略带紫红色,高20-40厘米,有3-5花,排列成聚伞状伞房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薄膜质;花梗直立,长0.5-5厘米;花芽卵珠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萼片长0.5-1厘米,无毛;花瓣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7-1.8厘米,白色;花丝长5-7毫米,花药黄色, 长约3毫米;子房卵形或狭卵形,长0.5-1厘米,无毛,花柱长3-5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0.5厘米;种子多数,具种阜;花柱延长达1厘米(果未成熟)。花期3-6月,果期6-10月。若折断茎、叶、根均会流出红黄色液汁,似血液,故名血水草。
产地生境
血水草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等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东南部、贵州、云南(东北及东南部)。生长于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丛下或溪边、林下湿地,路旁。土壤以疏松、肥沃而深厚的腐殖质土或夹沙土较好,可选较阴湿的林地生长。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水分充足,肥沃的土壤,耐阴耐水湿,低暖地区生长较少,忌光直射。
繁殖方法
血水草通过播种繁殖
血水草用根茎繁殖。9-10月栽种。结合收获挖采根茎,选没有损伤和比较嫩的,分成单枝,贮放阴湿处备用。把林地里的小灌木砍去,翻土深16-20厘米,拣去树根,草根,软细整平,开133厘米宽的厢,厢上开横沟,沟心距约33厘米,深10-13厘米,每沟顺放根茎4-5根,盖土压紧,再盖细土与厢面乎。然后浇水,并在厢上盖枯枝落叶一层,保持湿润,以利出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生长期中,每年出苗后,要及时扯草。冬季倒苗后,在厢面盖腐熟的枯枝落叶一层作追肥,也可以用堆肥或腐殖质土。收获后,未拣尽的根茎,又会出苗生长,加以适当管理,可以连续收获。
收获加工:血水草栽后第二年起,在9月未倒苗时,割取地上部分。三至四年后,挖取根茎,除选留部分作种外,其余的洗去泥土,连同地上部分拣回,剔除杂质,晒干即成。血水草打捆或用篾包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血水草全草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便血、痢疾等症。
观赏价值
血水草叶片大,株形秀丽,花洁白而端庄,是优良的观花、观叶地被,宜植在坎脚、墙角、林下、沟边等阴湿的地方。
科研价值
此外,血水草还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植物,很有科研价值。
参考资料
血水草.植物智.
血水草 Xueshuicao.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3: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