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功
少林七十二艺
螳螂功(亦名螳螂爪),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又名金刚手,兼阴柔之劲。此功为练掌侧与腕部力量之功夫,略似观音掌,然而发劲之处,却完全不同。观音掌贯力于小臂,从上向下平切,实系刚劲;而螳螂功则以最短之手法,从一折腕间,制敌于死命。它有如螳螂之斫物,故名曰螳螂爪;在拳法中称为斫掌,少林为斫手,实系柔劲,而柔中带刚,最为得用。
练习方法
练习之时,叠砖数十块,上铺桑皮纸约厚三寸左右;人立近砖处,将小臂伸直,大臂紧贴胁际,贯全力于腕,手离纸约三寸,拇指向上,掌外缘向下;行时先运腕力,将侧掌向上一扬,至指尖朝天为度;一扬之后,亟折腕向下,用掌侧向砖面之桑皮纸斫去;左右两手,可互行或并行之。每日晨昏二次,每次斫数百下。斫数之多少,可依练习之时日递加。初练时,大约百度,以后每日多加若干度,或隔数日加若干度,至每次五百度为止。初时固无功效之可言,一年之后,大约一掌斫下,纸下之砖,碎去数块,至能将一叠砖完全斫碎为度。然后再将砖面之桑皮纸加厚三寸,抽去砖一二块,依法练习,亦至斫碎为度。然后再减砖加桑皮纸,直至桑皮纸厚二尺以外,其下只余一砖,亦能应手而碎,则所练死劲,已告完成。之后,更须变换方法,而练活劲。死劲活用,实为最难。
练时先用瓦一片,直竖地上,靠根处各用一砖夹持之,使不至倾侧,然后举手斫之。初上手时,瓦不碎而倒;习至若干时以后,瓦碎数片而倒;更若干时,瓦能依手掌所斫处飞去一角,始倒地。须练至竖瓦于地,两面不必用砖夹持,举手斫之,应手飞去一角,而本身非但不倒,且并不摇动,则功已七成。进而,更易以最薄之砖,如法习之。依次易厚砖,至能斫最厚之城砖后,更易以石;石能应手飞去而不倒,则螳螂爪之功始告大成。但此功以寓刚于柔之故,费时较其他功为长,至少亦须七八年。若天资鲁钝之人,则非十数年始可成功。练成之后,临敌时,但须贯运其力于腕掌之间,无人能敌。若在平时,并不运力,则其掌与常人无异,即着人身,亦不致受伤,实比别种阴手杀人为佳。初练此功必用桑皮纸者,即练其柔劲。隔纸碎砖,又是练因柔致刚之力。刚柔并济,妙用自然,宜非各种阴手杀手所能比。此功创始于少林,盛行于江南澄锡、昆陵等地。有能人承袭其法,尚有螳螂十三爪及螳螂之门法,但属拳法而不是功夫了。
少林七十二艺
根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3 09:15
目录
概述
练习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