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chī)龙纹,古代传统装饰
纹样。螭,龙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
蛟龙赤螭。”
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
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关于
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
龙的来源之一。也称
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
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
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
壁虎。
一种典型的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
门窗、家具、瓷器和服饰。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
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
螭纹最早见于
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
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宋
定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
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元末
景德镇窑有
釉里红塑贴螭纹
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
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
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
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令人赞绝。晚明
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