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op.2写于1829~1831 年间,是舒曼最早的杰作,其特点是优美的
散文形式。
“蝴蝶”之名,是来自舒曼读过的一部小说,小说的最后一章叫《幼虫之舞》,写的是一个
假面舞会的事;舒曼有感于书中主人公的情感,想象着许许多多蝴蝶从虫蛹里蜂拥飞出,如同他心里飞奔而出的乐思——这就是《蝴蝶》的得名。十二首小曲中的人名都是小说中人物的名字。
音乐本身都是快慢不等的三拍子,类似
圆舞曲和
波兰舞曲的风格,整体上是假面舞会的热闹、生动、嬉戏的气氛。有些段落也有轻盈飘动,如同蝴蝶翻飞的形象。每个曲子表现各自的主题,
表现手法,
曲式及不同的表现情绪。《蝴蝶》的创作开创了
音乐形散而神不散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