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防印花
古代印花方法
古代的蜡防印花技术是将蜂蜡、木蜡或松脂,按照一定配方比例溶解成蜡液,手工涂抹描绘在织物上、或者通过镂空雕版浇注在织物表面,然后再去印制天然染料的色浆,或者是浸入植物染料(土靛,即植物靛蓝,由蓼蓝或菘蓝等植物枝叶发酵得来)染浴中染色。
简介
将蜡作为防染剂的一种印花方法。
蜡防印花技术脱胎于蜡染工艺技术,所不同之处是将涂蜡后的染色改为印花。所谓“蜡防”,意思是用蜡来防止上色。
由于植物靛蓝的染色不需要高温,印制在织物表面的蜡花图案不会在染色过程中溶解,所以,有蜡花图案的地方保留了织物的白色。而染色后的水洗、揉搓过程,将蜡层在受压、受折的外力条件下,呈现不规则的自然崩裂状形成蜡染的独特风格——蜡纹(又称冰纹)。最后采用高于蜡溶解温度的热水去反复洗涤,脱掉蜡层,显现出蜡纹和各种颜色图案。
近代发展为机械印“蜡”(实为松香和适当助剂的混合物,更适合机械调制),“蜡”凝固后将织物绳状通过圆形小孔,使凝固的树脂受折压而形成裂痕,再用靛青或媒介等低温型染料染色,最后高温洗去松香后获得蜡纹效果。
要求
蜡质在蜡防印花中主要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是在靛蓝染料染色时起到防染剂的作用;其次是通过裂蜡机产生裂纹,再经染色加工,在织物上形成精细的蜡纹。因此,在选择蜡质配方时,必须根据花型图案所制定的工艺要求来确定。
生产蜡防花布的蜡质需具备以下条件:
(1)要具有一定的粘附性能,但只能粘附在织物表面,不应渗入纤维内部,否则会造成裂蜡、染色和脱蜡的困难。
(2)要有一定的脆性,韧性不能过大,否则即使弯曲度增大,也不能产生蜡纹。另一方面脆性也不能过大,否则抗张强度过低会造成防染效果差。一般可测试所配制蜡质的町挠性,蜡质的可挠性应根据温度和蜡纹的要求而定。
(3)蜡质熔点对上蜡质量和后加工有很大的影响。配制的蜡质如果熔点过高,则印蜡操作时难以控制,脱蜡时也容易产生不均匀现象,且双面效果也不够理想;低熔点蜡质,虽脱蜡比较容易,但堆积效果差,容易渗入纤维,可挠性大,裂蜡困难,染色后布面蜡纹较少。因此,要求织物上蜡后要有一定的堆积效果。
(4)蜡质要有适当的流动性,习惯上用粘度来表示。它主要由蜡质组分、加工温度和压力所决定。蜡防生产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因此主要考虑的是蜡质组分与加工温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30 06:0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