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蒿
菊科绢蒿属植物
蛔蒿(Seriphidium cinum (O. Berg & C. F. Schmidt) Poljakov)是菊科绢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数枚,高达40-70厘米,中部或下部开始分枝;叶初被灰白色柔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卵形或长卵形;头状花序椭圆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瘦果卵圆形。花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蛔蒿是菊科绢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主根细或略粗,木质,垂直;根状茎短,具多年生木质的营养枝,营养枝灰褐色,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脱落无毛。茎数枚或多枚,细、直立或下部稍弯曲,高20-40(-70)厘米,具纵棱,下半部褐色,有光泽,上半部灰绿色;中部或下部开始分枝,枝细,斜向上;茎、枝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光滑。叶初时被灰白色短柔毛,后无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6厘米,宽1.5-4.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狭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具短尖头,有时基部小裂片再分裂出1-2枚小裂片,叶柄长2-4厘米,花期叶萎谢。中部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有羽状全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分裂或不分裂,狭线形。
头状花序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无梗,直径2毫米,在小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背面绿色,近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无毛,边宽膜质或近半膜质;两性花3-5朵,花冠管状,黄色,檐部红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线状披针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稍叉开,具疣点及睫毛。瘦果卵形,稍扁。花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原产于俄罗斯中亚南部地区,中国新疆及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适于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水良好的沙质土或沙质灰壤土上生长。
生长习性
喜冷凉,干早气候。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高燥的砂质土栽培。
繁殖方法
蛔蒿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主要采用播种繁殖,每亩播种量0.75-1.0千克。可进行露地直播,也可进行育苗移栽。露地直播的播种期因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中国新疆多为冬季播种,其它地区春播,时间视各地气温而定。蛔蒿的种子在日均温达5℃时即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10-20℃。播种前先施足底肥,翻耕土地,整地做畦,顺着畦按行距35-40厘米开浅沟条播,沟深7-1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足土,用脚踏实,然后浇水,1周可出苗。也可于清明前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等水渗入土壤中后,将种子撒在畦面上,为使撒种均匀可于播种前先将种子中拌入1-2倍的细沙土,播好后,用筛子筛一层细土盖住种子。
栽培技术
幼苗管理:出苗后应多浇水,勤除草,当苗高10-15厘米时可移入大苗定植,株距为25-35厘米。当苗高达15厘米以上时控制浇水量。缺苗要及时补苗。
中耕除草:松土可促进蛔蒿的生长,蛔蒿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松土时要注意不要伤及根系,每次浇水或雨后均需松土,以防茎基受病。6月份以前杂草生长迅速,影响植株生长,应随时除草。
浇水:蛔蒿喜湿,故要适时浇水,初期易多,后期宜少。由于其根系较浅浇水过多易露根,故应掌握好浇水量,土壤湿度如过大,易烂根而致植株死亡。在干旱地区孕蕾期和种子成熟前可灌适量的水以促进蛔蒿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采花之前不易灌水,水多花的含水量高,不易干且药效降低。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追肥:蛔蒿较喜肥,定植后即可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每亩可施入追肥15-25千克,现蕾后可追施硫酸铵,每亩施入10千克。追肥时切勿过多使用氮肥,以防徒长和发病。
病虫防治
病害
根腐病:发病时根尖及侧根腐烂变褐,表皮呈撕裂片,不生须根,茎上的新芽枯萎,下部叶片枯黄,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此病。防治可通过及时排水,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多施磷肥等栽培措施,也可于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其根部。
锈病:发病植株的叶背及茎部出现不规则的锈斑,小枝和叶片渐枯脱落,可通过密植株行距的合理改善,精细的管理以及及时地排水来防止此病的发生,发病后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每7-10天1次。
虫害
蛔蒿夜蛾:以其幼虫为害其嫩枝、小叶及花蕾,夜间活动,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布。
红蜘蛛:40%乐果1000倍液喷布。
主要价值
药用
蛔蒿以花蕾入药,性辛、苦,寒。有毒。含有山道年、蒿素、挥发油,山道年可直接毒杀蛔虫,并将其排出。肝、肾病和急性胃肠炎患者忌用,妊娠期妇女慎用。
化学成分
头状花序含α-山道年(α-santonin),为提取驱蛔虫药的主要原料,亦驱蛲虫。山道年有小毒,入药应适量。另该种还含伪山道年(γ-santonin)及艾苦素等;挥发油中还有倍半萜内脂类及1,8-桉叶油素等。
食用
蛔蒿还有强烈的苦味和芳香气味,有滋补和促进消化的作用,使用时可用蜂蜜与之混合来掩盖其苦味。
参考资料
蛔蒿.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8 11: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