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霉目
真菌门的一目
接合菌纲的 1目。本目成员菌丝体多核。无性繁殖时,菌丝体形成隔膜,然后断裂成虫菌体,或是在孢子体的顶端形成单生的单核或多核孢子,待成熟时强力射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基物或寄主,可不立即萌发生出菌丝,而多次重复形成能再次强力射出的次生孢子。有性生殖与接合菌纲的其他种类大体相同,可形成接合孢子,也可不经过融合而形成无性接合孢子。
简介
真菌门、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中的一目。多数为昆虫寄生菌,少数寄生于藻类、蕨类和高等真菌上有的腐生于蛙、蜥蜴等动物粪便上或土壤中。营养体为不发达的菌丝体,大多有隔,常自分隔处断裂,形成菌丝体段,此即虫菌体,其中的细胞有单核或多核的。细胞壁无色或淡褐色,主要成分为几丁质。腐生的种具有发达的菌丝体。无性繁殖有3种方式:虫菌体的裂殖或芽殖;虫菌体产生有色或无色的分生孢子梗,梗顶生出单核或多核的初生分生孢子(即单孢孢子囊)。分生孢子形态多样,有近球形、拟梭形或长椭圆形等,其外有一黏液层成熟后被弹射出去,遇目的物后可迅速粘住,并萌发成新的菌丝条若未遇适宜环境,则可产生次生孢子,且可重复产3~4次;有时虫菌体产生厚垣孢子。有性生殖与毛霉相同可形成接合孢子它是由菌丝上的两个膨大细胞或两个虫菌体接合而成。接合孢子有厚壁,无色或有色,外壁光滑或有纹饰。有时可进行孤雌生殖,并形成拟接合孢子。本目一般仅分1科、6属、约85种。其中的6属为:新月霉属,寄生于鼓藻上;蕨霉属,寄生于蕨类植物的原叶体上,菌丝体呈葡萄串状,不断裂,产拟接合孢子;团孢霉菌(Massospora),蝉类寄生真菌,分生孢子表面疣状或光滑,在寄主体内产生,故不弹射图耳霉属,无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一般无黏性,接合时配子囊的头尾相连接;虫霉属,寄生于昆虫,分生孢子平滑并产生于寄主外表,弹射性强;蛙粪霉属,菌丝体分枝,有隔膜,细胞单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索,两个配子囊大小不等可在蛙体内借芽殖或裂殖产较多虫菌体,随粪排出后形成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功能
本目中虫霉属的许多种是有害昆虫的寄生真菌,可用于生物防治,例如蝇虫霉寄生苍蝇,蝗虫霉可寄生蝗虫,蚊虫霉可寄生蚊,蚜虫霉可寄生蚜虫,金龟子虫霉可寄生金龟子,烟灰色虫霉可寄生柑桔粉蚧,以及圆孢虫霉可寄生菜粉蝶、叶蝉和蓟马等。但是,有些种则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寄生真菌,例如,耳霉属中有些种可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虫霉菌病,蛙粪霉属的裂孢蛙粪霉可引起人类皮肤病——藻状菌病等。
寄生环境
本目真菌大多寄生在昆虫或其他动物上,一小部分可以寄生在植物上,或者腐生中。
所属种类
依据G.M.沃特豪斯(1973)等人的系统,本目仅有虫霉科1科,下分6属,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虫霉属、蛙粪霉属和耳霉属。
在Humber(1989)系统中,虫霉目分为6科,分别是哇粪霉科、新月霉科、顶裂霉科、蕨霉科、新接霉科和虫霉科。
关于虫霉目的分科,还有一些不同的主张。例如,G.乌布里日和J.沃勒斯(1966)将新月霉属另成立新月霉科;J.A.阿尔克斯(1970),J.韦伯斯特(1970),D.L.霍克斯沃思等人(1983)将捕虫霉科归入虫霉目;R.K.本杰明(1979),C.J.亚历克索普洛斯(1985)等许多人则认为应该保持虫霉科和蛙粪霉科两个科。
本目中的少数种类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如裂孢蛙粪霉可使人患皮肤病,耳霉属的一些种可使哺乳动物患鼻虫霉真菌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