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
中药名
藤黄,中药名。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树脂。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
入药部位
树脂。
性味
味酸、涩,性凉。
功效
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
主治
用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
相关配伍
1、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真麻油一斤,藤黄八两,白蜡八两。先将油入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白蜡,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磁罐。其膏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纲目拾遗》神效膏
2、治一切无名肿毒:藤黄四两,白蜡八两,小磨麻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藤黄、白蜡搅匀,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不药良方》风气膏)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内服:0.3-0.6g,入丸剂。
采集加工
在开花之前,在离地3m处将茎干的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竹筒,盛受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用刀刮下,即可。
生长环境
原产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亦产。现我国广东、广西有引种栽培。
药材性状
树脂为不规则的圆柱形或块状,棕红色或橙棕色,外被黄绿色粉霜,可见纵条纹。质硬脆,较易击碎,破面有空隙,具蓝褐色略带蜡样光泽。味辛,有毒。
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6 16:29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