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网桥
过桥工具
独龙江上的藤网桥是一种构造别具民族特色的桥,是独龙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主活中创造的过江工具,独龙江发源于西藏伯舒拉岑雪山,上游叫种罗洛河,在与麻比洛河汇合以后,就叫独龙江了。
藤网桥简介
藤网桥是一种呈管状的悬空网桥,一般高出河面数10米,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面较宽河上,有些长达数百米,整个桥用白藤条建造,桥底部四至六根粗藤,两旁各有3、4根粗藤,构成桥体的经线。作经线的粗藤固定在桥头的大树或木住上,然后分别用粗藤和细藤作纬线,即每隔一米缠一圈粗藤,各粗藤条之间编织细藤条,低遇风吹时,桥身摇绳飘荡,甚是惊险。
龙江网桥
这条江在我国境内总长250多公里,独龙江流域山大眷深,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和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峡峙于湍急的独龙江两岸,形成探迭的独龙江大峡谷。独龙江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交通和信息异常闭塞。解放前,独龙族只靠溜索和藤网桥来往过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架起了6座钢索人马吊桥,但是整个独龙江地区很多座藤网桥横跨在江上,藤网桥仍然是独龙族群众来来往往的重要交通工具。藤网桥结构简单丽古老,但很有特色。它是用独龙江畔特有的藤竹编起的蔑索(现多为钢索),拴在两岸的树干或固定的木桩上,再用藤或竹篾结成网,而后铺垫上两个字掌宽的金竹或龙竹,人从网中过江。建桥完工那天,附近村寨的独龙族群众,要着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在桥边围着筹火喝酒,击皮鼓,敲芒锣,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墨脱网桥
墨脱藤网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德兴乡,该桥横跨于雅鲁藏布江上空,是贯通墨脱县南北的重要纽带。清代,康藏边地史学家刘赞廷在《西南野人山归流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白玛岗界,其地气候温和,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化外之桃园。”白玛岗,指墨脱,藤萝为桥,指墨脱的藤网桥。虽然清代就有了关于墨脱藤网桥的文献记载,实际修建时间可能远早于此。
墨脱网桥全长约150米,离江面约50米,桥体悬空下垂呈凌晨月状,系用腾条网织而成,桥横截面呈“U”形,高1.5-1.8米,上端宽0.7-1米,用以支撑桥面,桥体两侧分别用17根腾丝为经线,每隔10-20厘米一纬线,底部经线为30-50根,纬线网织较之两侧面更为密集,这种添加腾丝的作法,意在进一步加固桥身,行人过桥时,可充当扶手,过这种桥时,摇摆飘晃不定,但很安全。墨脱常年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此桥每年要维修加固,3至5年整座桥需维修一遍,以便行走。该桥取材于当地特有藤条网织,具有独特的形制特色和地方风格。
价值
清代典籍《归流记》中描述墨脱“花木遍地,藤萝为桥”,可见腾网桥的创建年代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腾网桥是由悬索,溜索发展而来,约15世纪,又发展衍变为铁索桥,是西藏建桥史上一个跨划时代的发展。可见原始古朴独具一格的腾网桥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墨脱门巴族、珞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是我国桥梁史上创造的奇迹。墨脱县藤网桥199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古老智慧结晶——藤网桥.墨脱旅游资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0-10-27 11:21
目录
概述
藤网桥简介
龙江网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