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桥镇
海南省三亚市藤桥镇
藤桥镇位于三亚市东部。北纬18°24′,东经109°44′。总面积46.2平方公里。东接陵水县,北靠保亭县,南临南海,西连林旺镇。1990年全镇有8个村委会,其中,一个渔业村委会,一个黎族村民委员会。一个墟镇居委会,47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10个。总人口11997人,其中,汉族8826人,黎族3123人,其他民族48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6.43%。有2841户,其中,黎族648户。镇府驻地在藤桥河西,镇区面积0.44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藤桥之名乃因旧时当地人用藤架桥而得。
宋熙宁六年(1073)置镇,绍兴六年(1136)改藤桥镇归吉阳军;
清朝中后期曾分别改为藤桥镇为藤桥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永宁乡”管辖“上堡、中堡、下堡”,有34个自然村。
民国年间改为崖县二区、崖县三区;
民国34年(1945)复为永宁乡,管16个保,168个甲,解放后沿称三区,管辖藤桥乡、林旺乡、保境乡、龙楼乡、龙海乡、仲田乡等13个小乡,1957年7月撤区并大乡,废三区将13个小乡并为藤桥和新龙两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将藤桥和新龙两乡与南田、三道两个农场以及陵水县的英州乡(即现在的英州、田仔、军田三个地方)、保亭县的南山乡(即南在的南山、付巾、广西村委会)合并成立海燕公社。
至1959年废海燕公社,南田、三道两场归农垦,析英州归陵水县管辖,改称为藤桥公社,1961年体制下放,析藤桥之洪风、新龙、三灶、大灶、下丈、青田、草厂、风塘八个大队,另设立林旺公社。
1983年改为藤桥区,1986年又改为藤桥镇至今。
地理环境
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丘陵山区,平均海拔294米,南部沿海为平缓地带,平均海拔10米,是水稻、甘蔗、椰子的生产区。北部山区小垌田或梯田。多为壤土,南部为平缓小块田洋,多是冲积壤土、沙壤土,全镇山峰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是保亭和崖县的分界岭。主要河流有东河和西河。东河是藤桥境内最大河流,也是崖县第二大河,年平均总流量约三亿立方米。解放前,没有水利设施,藤桥东河和西河常泛滥成灾,使河两岸1100多亩稻田受涝,而旱季则缺水灌溉。1957年开始联围筑坝,在东河上游建起了新民石坝。1958年大兴修建山塘水库,搞引水排涝配套。1990年全镇有中小型水库10宗,电动排灌站1座,灌溉面积0.95万亩。
经济
藤桥镇是三亚市主要农业镇之一,1990年全镇耕地面积13039亩,其中,水田6274亩,旱田949亩,坡地6753亩,粮食总产达2649吨,平均亩产250公斤,农业总产值1854万元。1990年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2247亩,蔬菜2877亩,瓜类520亩,橡胶3379亩,椰树1824亩,槟榔647亩,香蕉471亩,芒果427亩。畜牧业有牛1909头,山羊1221只,生猪12416头。畜牧业产值为188.5万元。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捕捞为辅。1990年水产量为419吨,养殖面积为18公顷。渔业产值28.7万元。工业有粮厂、农机修理厂等大小企业6家,工业企业总产值256万元,国内生产总产值3462万元,人均收入603元。该镇商业较繁荣,1990年有商店222家,食店15家,旅店2家。有农贸市场3座,占地面积4048平方米,建筑面积967平方米。成交商品有生猪、三鸟、大米、蔬菜、鱼类等近百种。1990年农贸市场平均每月成交额26.4万元。藤桥薏米仁为海南著名特产之一。
社会事业
解放初期有小学7所,学生1340人。1990年有中学1所,小学7所,教职员工148人,在校学生1927人。解放前,本地只有2家药铺,2户个体开业行医。1990年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4人。床位30张,医疗站2个。墟镇有派出所、税务所、银行、邮电所等单位。
交通
藤桥镇是三亚市的咽喉之地,历代军事防卫之要地。地处海榆东线,交通方便。全镇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
参考资料
第四章 乡 镇.海南史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31 13:00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