黧豆(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 (Wall.ex Wight) Baker ex Burck)是豆科油麻藤属的一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复叶,顶生小叶明显地比侧生小叶小,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侧生小叶极偏斜,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两面均薄被白色疏毛;总状花序下垂,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萼阔钟状,密被灰白色小柔毛和疏刺毛,花冠深紫色或带白色;嫩果绿色膨胀,密被灰色或浅褐色短毛,成熟时黑色稍扁;种子长圆状,灰白色,浅橙色或黑色,有时带条纹或斑点;花期10月;果期11月。黧豆,名称来源于《本草拾遗》。
植物学史
黧豆,名称来源于《本草拾遗》。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
藤本。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6-15厘米或过之,宽4.5-10厘米,长度少有超过宽度的一半,顶生小叶明显地比侧生小叶小,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基部菱形,先端具细尖头,侧生小叶极偏斜,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具细尖头,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形,两面均薄被白色疏毛;侧脉通常每边5,近对生,凸起;
小托叶线状,长4-5毫米;小叶柄长4-9毫米,密被长硬毛。
总状花序下垂,长12-30厘米,有花10-20多朵;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萼阔钟状,密被灰白色小柔毛和疏刺毛,上部裂片极阔,下部中间1枚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
花冠深紫色或带白色,常较短,旗瓣长1.6-1.8厘米,翼瓣长2-3.5厘米,龙骨瓣长2.8-3.5(-4)厘米。
荚果长8-12厘米,宽18-20毫米,嫩果膨胀,绿色,密被灰色或浅褐色短毛,成熟时稍扁,黑色,有隆起纵棱1-2条;种子6-8颗,长圆状,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厚5-6毫米,灰白色,淡黄褐色,浅橙色或黑色,有时带条纹或斑点,种脐长约7毫米,浅黄白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亚热带石山区,属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短日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不择土壤,多生长在裸露石山、石缝以及石山坡底的砾石层中,有极强的耐旱、耐瘠薄性。但不耐涝,不耐霜冻,屋前屋后、田头地角、山坡菜园等处均可种植。
分布范围
黧豆原产于亚洲南部和东部,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和台湾等省区,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选种
各产地的黧豆品质不一致,中国石山地区的黧豆左旋多巴的含量较高,品质较好。在尚无杂交良种的情况下,应选择引种石山地区的优良品种。每年的留种应选择高产、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株,筛选一些大荚、长英、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豆将作次年留种使用。
种植
玉米套种:黧豆石山地区多采用此栽培模式。适宜的套播期是黧豆套种高产的关键,黧豆套种播种时间应选择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种植密度应根据地形、土壤肥力及玉米种植密度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规格以(0.5-1)米×(0.5-1)米双株穴播为宜。玉米收获后,应尽量保护秸杆直立,以利豆蔓攀缘。
搭架栽培:玉米桔杆及石芽不是黧豆理想的攀缘物,因为玉米收获后的桔杆在黧豆攀缘后,在多雨季节,由于重力的影响,容易倒伏,石芽在黧豆开花期由于通风不良容易导致烂花。地势平坦、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采用搭架栽培,搭架可采用棚架、篱架、单杆架等,单杆架更方便,也有利于通风透光,黧豆更易于攀缘。理想的攀缘物可使黧豆充分立体采光,有利于光合产量的形成。搭架栽培的黧豆在2-6月均可播种,采用直播,早播植株生长时间长,产量高;种植密度视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而定,一般为1米×1.5米,采用双株穴播为宜。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播种时施一次
农家肥(草木灰等)每穴施0.25-0.5千克,或每亩施
过磷酸钙30-40千克,氯化钾10-12千克。黧豆花期需肥较多,需及时补充肥料,以满足开花后对养分的需求。一般应在开花结英初期迫肥一次,结合中耕培土每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如能配合根外追施叶面肥,效果更好。
适时摘心: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容易徒长,故在生产中期应根据苗蔓长势情况适时摘心,以控制体内营养消耗,达到促花保荚、提高单产的目的。一般在盛花末期摘心效果最好。
适时采收:黧豆一般于11月植株衰老,豆荚充分长成后一次性采收,采收时豆荚尚生而肥大,为避免霉变,应及时晒干。
病虫防治
危害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锈病、霜霉病等病害;黑跳甲、豆英螟、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必须勤于检查,预防为主,在病害初发期、害虫幼龄期及时防治,加强农业防治。
病害
危害症状:发生在根部,地下茎根交界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植株地上部分,皮层变褐色腐烂,菱蔫而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挖除病株烧婜撒施石灰消毒,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实行轮作;②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浇根部,防止病菌扩散、蔓延,同时结合喷雾防治,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
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叶上散生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后病斑中央浅褐色,边缘深褐色,病、健分界明显。该病多发生于植株生长后期,造成叶片穿孔、早落、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5%叶斑清乳油3750倍液,每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危害症状: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英。
防治方法:①避免连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可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每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危害症状:主要侵染叶片,由多种病毒引起,有多种表现型,主要有黄化花叶、花叶斑驳、卷叶萎缩等。
防治方法:①避免连作,不与茄科作物轮作;②选用无病毒种子;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10%83增抗剂水乳剂8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喷雾时加叶面肥同时使用效果更佳,每5-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方法:可用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田间出现病叶时,可用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喷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药剂轮换使用,每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4次。
虫害
危害症状:为害黧豆的跳甲主要是黑跳甲,以成虫啃食叶片造成许多小孔,严重时只剩下叶脉,影响黧豆幼苗生长。
防治方法:在黧豆幼苗期发现成虫为害时,使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100毫升/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亩,或20%氯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危害症状:豆英螟以幼虫蛀食黧豆的花及幼英,造成落花、落荚,是黧豆的主要害虫。该虫每年发生代数随不同地区而异,中国广东、广西7-8代,6-8月为为害盛期头幼虫可以为害15-20朵花。成虫于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在盛峨期和卵孵化盛期喷药于花、豆荚上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8000Tu/毫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杀螟杆菌(100亿活孢子/克)粉剂200-25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或2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或8%杀虫素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可以于夜间用诱虫灯诱杀。
防治方法:可用35%赛丹乳油100毫升/亩,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克/亩,或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亩,或20%溴灭菊酯乳油15毫升/亩,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对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
主要价值
黧豆味甘,微酸,有小毒,具有温中益气,利尿通淋的功效,可治腰酸背痛,也可治牛尿血及异物刺伤,黧豆全身都是宝,豆壳、豆叶、豆藤蔓和豆籽都含有丰富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是上乘的家畜粗饲料,但因其有轻微麻醉作用,所以喂前要用水泡,。其次,黧豆富含淀粉、各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又是食品工业的优良添加剂。药用价值上,黧豆是提取左旋多巴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作绿肥作物。或炒香粉碎,拌料喂食,经水煮或水中浸泡一昼夜后,还可供蔬食,作绿肥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