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是龙胆科、獐牙菜属一年生
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根明显,茎直立,四棱形,枝斜展,有棱。叶无柄,
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多花,花梗直立或斜伸,细瘦,花萼
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冠暗紫红色,裂片披针形,子房无柄,矩圆形,花柱粗短,蒴果矩圆状披针形,种子深褐色,椭圆形,7-10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主根明显,淡黄色。茎直立,四棱形,棱上有窄翅,下部直径2-5毫米,从基部起作塔形或帚状分枝,枝斜展,有棱。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8-35毫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基部略呈心形,半抱茎,下面中脉明显突起。
圆锥状复
聚伞花序多花,占据了整个植株;
花梗直立或斜伸,细瘦,四棱形,长至5厘米;花4数,直径8-13毫米;
花萼绿色,长为花冠的1/2-2/3,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7毫米,先端急尖,背面具明显的3脉;
花冠暗紫红色,裂片披针形,长7-9毫米,先端渐尖,具尖头,基部具2个腺窝,腺窝沟状,狭矩圆形,深陷,边缘具柔毛状流苏;子房无柄,矩圆形,
花柱粗短,柱头2裂,裂片半圆形。蒴果矩圆状披针形,长8-14毫米,先端尖;种子深褐色,椭圆形,长0.8-1毫米,表面具细网状突起。花果期7-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
德钦)、四川西北部、青海西南部。生长于山坡、河谷、林下、灌丛、水边,海拔1900-3800米。其生境为山坡河谷、林下与灌丛边缘、河谷溪流两旁的草丛中,常伴生于群落中,有时可呈小片集中分布。
土壤:中国青海野生川西獐牙菜主要生长于中性或偏碱性的沙质壤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温度:具有耐寒特征。以中国玉树通天河谷为例,该区年平均气温3.0℃,1、4、7和10月份的平均气温依次是-7.6℃、3.8℃、12.5℃和3.5℃,极端最低气温为-26.10℃;地面平均温度5.3℃,极端最低地面温度-35.0℃。青海野生川西獐牙菜分布区温度的年较差和夏季日较差在10.0℃以上。
光照:青海省玉树州野生分布区的日照时数约2494小时,日照百分率约56%。第1年植株呈莲座状,多处于枯草下或植物群落下部,生长相对蔽阴,而第2年随着植株个体的增高,对光照的需求增加。
湿度:青海野生植物分布区年平均降水量约420-65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55-60%。苗期植物的抗旱性差,而第2年随着植株的生长,植物的抗旱性增加。
群落:一般以伴生植物出现在植物群落中,也常出现小片集中分布。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随生境不同变化较大。
繁殖方法
适时播种:川西獐牙菜适宜
播种时间为4月底至5月初。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细沙或干细土以1:10的比例拌匀,随后矮身轻播。为了提高播种产量,应采取“少取多遍”的办法,以保证种子播撒均匀。由于藏因陈种子甚小,种皮坚硬,种子吸水萌动慢的特点,播浅而不宜播深,一般深度不宜超过1厘米,因此,播种后轻耙、浅埋,压实。播种至出苗需40天左右,此时要保证田间温、湿度,白天温室要达到12℃左右,夜晚温度不低于1℃。
栽培技术
控制湿度:湿度一般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了保持土壤湿度,让种子有足够的水分吸收。
避光遮荫:有条件的可进行避光遮荫。遮荫能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也能够提高温度,有利于种子吸水膨大、发芽出土,缩短种子萌动时间,从而出苗生长加快,提高发芽成活率。
苗后管理:
主要价值
川西獐牙菜是一种珍稀的高原野生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藏药,俗称“藏因陈”。川西獐牙菜以全草入药,是一种用于治疗黄疸型肝胆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珍稀藏药草本植物。研究表明,该植物中富含三萜类、苦味素类、黄酮类。这些成分中的齐墩果酸、芒果苷、环烯醚萜苷类具有降酶、利胆、镇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