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八景
石家庄市藁城区的景点
“藁城八景”是旧时藁城自然景色的总结和劳动人民歌颂的诗篇,分为:恒岳送青 、廉堤绕绿 、滹沱晚渡 、肥累春耕 、天台霁月、石阁晴云、稻陂秋色、莲沼香风。但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藁城八景”已荡然无存。
藁城八景之一
相关诗篇
恒岳送青
恒岳葳蕤秀插天,晓分新绿到平川。
村翁睇望夸灵异,野鸟飞归带雨烟。
渺处能侵书剑外,静时长近水云边。
古称吾藁多英俊,钟孕应知受泽偏。
注解
恒山上茂盛的草木直插青天,到早晨无边的绿色铺满平川,村中老翁眺望美景感慨大自然的灵异,飞翔的野鸟归来带着淡淡的雨烟。飘渺绝妙如能达到文人写景笔力所及之外,平静时也能媲美白云和绿水的姣艳,自古道我们的家乡藁城多出英杰才俊,这是因为天地的恩泽偏向于藁城一边。
藁城八景之二
相关诗篇
廉堤绕绿
长河绵亘拥沙堤,夹岸茏葱望欲迷。
石虎攫拿晴口暗,金牛踣吼晚风凄。
依依柳淡疏渔火,策策槐凉伴钓矶。
极目平畴何所似,岚光远挂数峰西。
注解
绵延不绝的河水环抱着河中的沙堤,遥看岸边葱郁苍翠的景色让人痴迷。黄昏时分,晴空下的渡口,依然能看到矫健奔腾的石虎,在晚风中仆地长吼的金黄色镇水铁牛,随风摇摆的垂柳掩映着河中的渔火,孤单的刺槐相伴着岸边的钓鱼石。放眼一马平川的原野,看到山中的岚气在阳光的斜射下,像轻纱一般悬挂在太行群峰的西边。
藁城八景之三
相关诗篇
滹沱晚渡
千年形胜此滹沱,道路驰驱自昔多。
短岸几人看日暮,中流有子动渔歌。
冰坚尚忆萧王渡,坂古曾闻太守过。
此日升平无夜警,村灯渔火映闲蓑。
注解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滹沱河,她的来往交通自古就繁忙如梭。堤岸上人来人往遥看晚霞中的红日,中流里你起我落争唱动听的渔歌。坚硬的冰块尚且记忆着萧王刘秀冰渡滹沱河的往事,古老的示衣坂仍然传唱着颜太守讨逆献身的壮歌。而今岁月升平人民安居,明灭可见的村灯和渔火映照着身着蓑衣的悠闲垂钓者。
藁城八景之四
相关诗篇
肥累春耕
当年人去仅荒城,故老犹传肥子名。
民屋相连三户近,土膏堪事一春耕。
断坡草色眠黄犊,曲路槐阴啭好莺。
物理废兴休浩叹,汉宫秦殿亦溱荆。
注解
从前的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一座荒芜的古城,高寿的遗老们依然传讲着肥子国的事情。现如今民居相连鳞次栉比,土地肥沃适宜百姓们开犁春耕。田坡的青草地上睡着金黄的牛犊,弯曲的槐树荫里婉转着流莺的歌声。兴亡盛衰本是事物的规律,不足为怪,就是汉朝的宫阙、秦朝的殿阁又如何,也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冢。
藁城八景之五
相关诗篇
天台霁月
台古蟾明地一隅,上方境界自清虚。
高僧有悟归禅定,野叟随缘问佛书。
万象浮沉银阙里,诸天森寂桂宫余。
宜安只隔清流近,未得相从一卜居。
注解
雨后明亮的月光笼罩着天台古寺,明澈的天空空旷而宁静,得道高僧泰然地坐在禅房里,正在与山野老人谈论佛经中的问题。人世间的各种现象就像在月光中沉浮,通透而清晰。而这些自然的事物悄无声息地却像寂静的月宫一样,淡然而绵延不尽。宜安和清流两地挨着很近,怨自己没有跟山野老人一起,到寺里聆听高僧的教诲。
藁城八景之六
相关诗篇
石阁晴云
高阁崔嵬不计年,丹青剥落佛幢悬。
飞甍迎日长千尺,画栋栖云自一天。
断霭几能通岳气,轻阴时复接村烟。
迎郊禾黍清如浴,涵育应知此有权。
注解
石阁高耸已经记不清年代有多么久远,墙上的壁画剥落,刻有佛号经文的石柱空悬。飞扬的屋脊巍峨千尺欲接天上的红日,彩绘的栋梁彷佛住进了白云里边。断断续续的薄雾几乎和山岳的气息相通,时起时伏的云气紧紧连接着村落里飘出的炊烟。附近的庄稼青枝绿叶好像刚刚洗过,这都归功于藁城县具备涵养化育的条件。
藁城八景之七
相关诗篇
稻陂秋色
十里平畴蔼翠微,芃芃粳稻入秋肥。
香生短穗鹦堪食,影接寒塘鹭自飞。
未许黍麰专美种,应教兰荇借余晖。
江南闻说连千亩,怅望多时绿满衣。
注解
广袤的原野被青翠油润的景色掩映,茂密的粳稻春华秋实丰收在望。喷香的稻穗招来馋嘴的鹦鹉纷纷争食,欢乐的白鹭也影掠池塘振翅飞翔。没有让园田的大麦独占收获的鳌头,却教水生的兰、荇借的丰稔的荣光。江南百姓听说藁城水稻获得了大面积丰收,怅然遐想后喜泪沾满了衣裳。
藁城八景之八
相关诗篇
莲沼香风
莲沼吾乡旧有称,滹南遗老入诗评。
西园本与西城连,佳卉还凭佳士成。
半亩池塘明似镜,千茎荷叶翠如擎。
长夏几许南薰动,时有清芬散四楹。
注解
我家乡的莲花池旧时就被人称颂,“滹南遗老”王若虚曾用优美的诗句将她品评。莲池所在的西园本来与西城相接,上品的花卉自然要由上品的人士培育而成。半亩池塘像一面硕大的明镜辉映天地,千茎荷叶又如千杆华美的伞盖擎起苍穹。待到六月盛夏南风吹起,浓郁的芳香会伴随清风飘向四周的空中。
作者简介
石玠(生卒年月不详),明汜水知县。字邦秀,直隶藁城人。公元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进士,1488年(弘治元年)任汜水知县,曾修《汜志》。正德中累拜兵部侍郎,擢户部尚书。
藁城简介
地理位置
藁城区地处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市东侧。境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7°51′~38°18′44″,东经114°38′45″~114°58′47″。辖区总面积836平方公里。北邻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相连,西与石家庄、正定搭界,东北与无极接壤,西南与栾城毗邻。西距石家庄市31公里,北至首都北京264公里。
历史沿革
藁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劳动生息。春秋时,为肥子国地。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晋灭肥,遂为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地,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赵灭中山,遂为赵地。西汉初,置肥累县(治所城子)。前202年(高祖五年)置九门县(治所九门)。前113年(元鼎四年),始置槀城县(治所丘头)。东汉,肥累县省。
公元265年(西晋泰始元年),槀城县省。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复置槀城县。北齐,改槀城县为高城县,省曲阳县(今晋州市地)入高城县,并置巨鹿郡于此,省九门县入真定县。公元586年(隋开皇六年)复置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州市)。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置廉州(治所今藁城治)。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又析高城县置柏肆县(今城北30里,详无考)。省九门入真定。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高城县复名槀城县,寻复置九门县。大业初,废柏肆、新市县(治所今正定新城铺)入九门县。公元606年(大业二年)廉州废,三年,槀城县治由丘头迁废廉州治(今藁城治)。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复置柏肆县,并置宜安县(治所宜安)、新丰县(治所辛丰)、信义县(今藁城西北)。同时,复置巨鹿郡,领宜安、辛丰、柏肆、槀城四县。于九门县置九门郡,领九门、信义二县。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九门郡改称观州,巨鹿郡改为廉州。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省柏肆、宜安、新丰入槀城。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省信义入九门,观州废。公元643年(唐武德十七年)廉州废。公元905年(天佑二年),因避朱温父名城之讳,槀城县改为槀平县。五代十国,公元912年(后梁乾化二年),复名槀城县。公元973年(宋开宝六年),九门县省入槀城县。蒙古太祖时,改“槀”为“藁”,遂称藁城县,公元1220年(蒙古太祖十五年),升为永安州,寻复为县。明清因之,公元1939年(民国28年)10月,藁城滹沱河以北地区与正定县平汉路以东地区组成正藁办事处(县级)。翌年3月,正藁办事处与新乐县佐合并,组成藁正新县,8月撤消藁正新县,原正藁地区与无极县城西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1941年(民国30年)5月,藁城滹沱河以南地区与晋县合并,组成晋藁县。11月藁(城)梅(花)路以西地区与正获县组成藁正获县。翌年7月,撤消晋藁县,其藁城部分划归藁正获县。1943年(民国32年)9月,撤消藁正获县,原藁城南部地区恢复藁城县。1945年(民国34年)10月藁无县撤消,原藁正部分组成正藁县,翌年2月,撤消正藁县,藁城县恢复原建制。9月复置正藁县,12月获鹿县佐与藁城县合并,组建藁获县。1947年(民国36年)1月,藁获县改称藁正获县,11月,撤消正藁县及藁正获县,恢复藁城县。1958年11月,无极、栾城入藁城县,1960年7月,栾城县部分划出,1962年1月,无极县部分划出。藁城恢复原建制。1989年7月撤县建市,称藁城市。2014年9月23日,撤销县级藁城市,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7 17:14
目录
概述
藁城八景之一
藁城八景之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