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公时
外交史上第一人、抗日烈士
蔡公时(1881-1928),男,江西九江人。先后任广东大本营陆军部练兵处秘书、国民党上海工统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山东交涉员。
生平大略
蔡公时(1881一1928),别号痴公,江西九江人。自幼勤奋好学,1898年,与同乡张华飞、徐子鸿等在九江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慎所染斋”,对外称为“私塾”。不久,“慎所染斋”被查封,蔡公时东渡日本,入弘文书院求学。后参加同盟会。1905年回国,投身反清革命。1908年奉孙中山指示,与谭石屏(谭人凤)、黄兴等在广西钦州发动反清起义。旋回江西政法学校任教。1911年,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长。1913年,参加湖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通缉,再度逃至日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归国后曾任大元帅府参议。1916年,在北平创办北平民国大学。1924年,随孙中山北上商议国事。1928年,任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外交处主任,后奉命赴济南与日本交涉,惨遭日军杀害。
早期经历
1902年,蔡公时被迫离乡,到广州求学,无以糊口,凭着自幼练就的一手工整的魏碑书法,于客栈前当众书写出售。有一天,孙中山路过看见,颇爱其才,便问:“你是想读书,还是想做官?”蔡公时答道:“我想出国求学”。于是孙中山便资助他赴日本留学。1904年,蔡公时到达日本,就读于东京弘文书院。1905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积极参加以《民报》为主要阵地的宣传活动,同时积极筹措经费,联络会党、新军,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反清运动
1908年3月,蔡公时与反清志士谭石屏、黄兴奉孙中山指示,与旅越华侨中的200名同盟会员组成中华民国军南军开入广西钦州举行起义。在钦州上思一带与清军转战40多天,终因弹尽粮绝,退至越南。后蔡公时返回江西,在江西政法学校任教,以教书为掩护,仍秘密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6日,继武汉之后九江光复,由马毓宝李烈钧等组织军政府。此时南昌尚未光复,蔡公时便在南昌联络同志,密谋响应,并不时派人秘密赴江西九江,向军政府汇报省中情况,建议九江军政府及时出兵攻打南昌。江西巡抚冯汝睽见状,知清政府大势已去,只得顺应人心,于31日宣告独立,成立江西省军政府,推吴介璋为首任都督,蔡公时被任命为交通司长。
二次革命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湖口起兵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调遣重兵,分水陆两路弹压义军。敌众我寡,而广东、湖南援军迟迟未至,情势十分危急。此时,蔡公时正担任九江保商局局长,李烈钧乃派他晋省磋商军机,再次去广东请求援兵。蔡公时抵达广州,惊闻湖口起义失败,袁世凯正在重兵缉捕起义官兵,无奈之下再度逃往日本,于东京帝国大学就读。
1924年冬,孙中山应主政北京的段祺瑞之邀,前往北京共商国是,不料一病不起,李烈钧得知后,遂与蔡公时同往探望。孙中山病重期间,蔡公时随侍左右,端汤送药,照料起居,以至孙中山在京的身后事宜他都亲自参与,是国民党中在孙中山临终时参与照料的极少数党员之一。
北伐东征
1926年夏,蔡公时随同北伐军东征。11月下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相继光复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败退逃往江浙,在南京勾结奉系军阀,伺机东山再起,北伐军则准备从江西省出兵讨伐。恰逢蔡公时与孙传芳某部下将领是旧识,且该将领军权在握,蔡公时遂向北伐军总部毛遂自荐,愿意前往与其当面说明利害,最终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说服其将领率兵起义,对江浙的光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28年4月,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大集团军再次攻打奉系军阀,进行第三次北伐。南京政府特组战地政务委员会,任命蔡公时为委员兼该会外交处主任。外交处的工作职责是:在北伐军总司令的指挥下,代表外交部处理战区外交事宜。蔡公时在进驻徐州时签署了一份文件,从徐州发函给驻上海的各国领事,申明战地政委会外事处的职责及所阐明的保护外侨政策,希望各国驻上海总领事转达驻中国各地领事,以便让各国内地侨民一体知晓。这一公函在上海各大报纸均以显著版面刊载,消除了大多数外交使节与侨民的误会。然而,日本田中义一内阁看到北伐军从鲁南向北全面推进,军阀张宗昌褚玉璞孙传芳等残部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威胁到了日本在华北的既得利益,使其蓄谋策划满、蒙脱离中国的计划落空,遂紧急调兵遣将,阻止北伐军进济南城。
山东交涉
北伐军前锋部队将此情况呈报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而此一棘手问题,蒋介石认为以外交手段解决为宜。答称:“日军占领济南,意在阻挠北伐,我若和他作战,便上了他的当,北伐事业将付诸流水。目前无论如何要暂时隐忍。等到北伐成功,全国统一之后,再来和他算账。”5月1日,蔡公时奉总部命令,任山东交涉员,前往济南与日军交涉,于2日早8时登车,晚9时半抵达济南。蔡公时因负有分遣各员接收各机关之责任,故率人去铁路宾馆,筹商接收办法。3日8时,蔡公时身着灰色布军装,头戴大檐帽,腰扎宽皮带,率领外交处官员及勤务兵共18人直赴交涉署任职。他亲自在交涉署的正面墙壁上悬挂了孙中山像、国旗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条幅。接着,又由前交涉署的人员帮同点收文卷并交战地政务委员会,其中有日本帝国主义与奉系军阀张宗昌签订的密件。
上午9时,有一队国民军搬驻交涉署对面的基督医院内,日军开枪射击,有一名火夫及一名士兵被打死。此时,楼上的辎重一时来不及搬运,乃藏匿于医院楼上,以免日军抢掠。蔡公时听到外面的枪声,并对众人说:此乃日军开枪示威,大家不要理会。不一会儿,有一日军来到交涉署前,向医院大楼射击,被流弹击毙,接着又有一日军赶来运尸体,亦被流弹击毙。参议张鸿渐从交涉公署二楼窗口目睹此情,急忙向蔡公时报告。蔡公时认为,日军向国军挑衅被击毙,系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午3时,蔡公时将前交涉署原有人员四五人送至门口,并嘱咐第二日上午8时到署,即返身入室,仍督率各员办公。不多时,公署门口多次出现日兵和日本浪人的便衣队向署内探视,行径十分诡秘。庶务员张麟书上街买菜购粮亦遭马路上的日军阻止。此时,公署已被日军包围。蔡公时已意识到局势十分严重,立即打电话给日使馆,日领事馆避而不谈日军包围和封锁交涉署一事,仅告知:“华军已陆续就范缴械,很快就可以解除战斗。”随之,交涉署的电话线即被日军割断。蔡公时遂急作三函:一函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二函致外交部长黄郛;三函致战地政务委员会主席蒋作宾。由于门口日军阻止,一直未能送出。
下午4时,20多名日军冲进署内,无理要求在公署三楼架设大炮,轰击马路对面驻基督医院的国军,被蔡公时严词拒绝。晚9时,交涉公署内熄灯后,大家各自归寝。到10时,门外有日兵叩门,传达人员人内报告,蔡公时嘱咐说不要理他。话音未落,20多名日兵已破门而入,剪断了电灯线,霎时署内一片漆黑。日兵用手电筒照射,威逼众人交出枪械。蔡公时答道:“我们都是交涉公署职员,我是交涉员,并无武器,任凭你们搜查。”日兵先将蔡公时由床上拖下,用绳捆绑双手,并将其余职员、勤务兵、火夫全部捆绑起来,4人一串,分为5起。日军打着手电筒翻箱倒柜,遍行搜索,一无所获,但见每人床上均置有手提皮包,即打开搜检,将文件捆了五大包带走,并撕毁中国国旗和孙中山画像。
惨遭杀害
蔡公时忍无可忍,用日语厉声抗议:“这里是中国政府的外交机关,并非战斗单位,诸位既然不明了外交手续,不必一味蛮横。此次贵国出兵济南,原为保护侨民,为何轻举妄动,借题搜索中国之官署,捆绑中国之官吏?”日兵并不理会,开始在署内职员头面乱划乱刺。蔡公时见状,又转用好言要求与日领事馆洽商,日兵却答道:“你不配!”大家始终听不懂日兵和蔡公时究竟说了什么,蔡公时就为惊恐万状中的职员们传译。不久,携物外出的日兵,领来一位指挥官模样的日本军人。这位日本军官在中间坐下,叫蔡公时跪下来,蔡公时死也不跪,厉声回答:“你杀我可以,但绝不能使我在你们日本军阀侵略者之前跪下来。”日本军官威胁道:“不跪就做给你看。”一面将蔡公时的一名随员用手枪打死。蔡公时面对强暴,坚决不跪,日军又打死一名中国职员。日本军官见蔡公时毫无惧容,还继续抗议,便拿出一纸命令用日语大声宣读。蔡公时听了,沉重地翻译给大家听:“这是日军第六师团长福田下令,要剥去衣服,枪毙我们,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坚守气节,赴死可也!”
日本军官以蔡公时带头抗命为由,拔出战刀,残忍地削掉了他的双耳,旋又转身屠戮其他外交公署职员。蔡公时为保护部属,大声呵斥:“倭寇乃禽兽也,彼待我等如古代奴隶主虐杀战俘。”再一次把日兵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日本官兵回头与他怒目相对,不禁气急败坏,先后挖掉了他的左眼和右眼。蔡公时顿时血流满面,依然大声呼喊:“日寇决意杀害我等,唯此国耻,何日可雪?野兽们,来吧,中国人可杀不可辱!”他还用九江口音的国语喃喃地说:“不料吾辈不死于枪林弹雨之中,而竟死于强暴倭奴之手!”站在边上的日本军官狞笑一声,举起战刀刺入蔡公时的口中,狠劲旋了几圈,剜掉了他的舌头。蔡公时此时已血流满面、前胸尽湿,仍不断用鼻音表示对敌人的轻蔑,日军又削掉了他的鼻子。蔡公时终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血尽而死,壮烈牺牲。
济南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5月9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行文到达一周内,每次集合为死难烈士默哀3分钟。从此,5月3日被定为“国耻日”。
李烈钧为蔡公时题词:“外交史上第一人”!
蔡公时铜像
2006年5月2日,中国知名抗日烈士蔡公时的铜像回到济南,被安置在趵突泉畔。蔡公时是江西九江人,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济南惨案”。时任国民革命政府济南交涉署交涉员的蔡公时先生以及16位外交人员在与日军交涉时,惨遭日军捆绑刺杀,蔡公时壮烈殉国。当时在新加坡的各界同胞捐款铸造了蔡公时烈士全身铜像以作纪念。2006年4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向中国正式移交了蔡公时烈士铜像。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5 18:18
目录
概述
生平大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