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
1985年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是1985年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北部山区,是一个长24公里,宽0.35公里的狭长带,总面积910公顷,保护区保护对象是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保护对象
蓟县地质剖面形成在18亿~8亿年间,正好是上元古界和中元古界,所以有“中、上元古界”之称。世界上同一类型的地层尚有几处,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最为标准,相当完整,顶部和底部界限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并存在着大量能反映这期间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古地磁的自然信息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
蓟县地质剖面共105层,被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以下又分11个组。
(一)最古老的长城系能看到距今18亿年~14亿年的海底,地层厚4257米,现在已成了高山,著名的长城就建在它的基础之上。它们坚硬而陡峭,不易风化,是著名的石英砂岩。在长城系的高于庄组地层中,人们发现了宏观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古生物新种——桑树鞍藻;
(二)蓟县系形成距今14~10.5亿年,在蓟县系中,雾迷山组的地质剖面厚度竟有3336米,占蓟县地质剖面厚度的1/3,划分为4个亚组,它不但厚度极大,而且层次极多,层叠石种类多,古生物种类更多。比雾迷山组年代更晚些的铁岭组,厚度只及雾迷山组的1/10,而叠层石和古生物的种类更是异常丰富。
(三)青白口系形成距今10.5~8亿年,地层厚度为371米。岩层里有丰富的宏观藻类,而且出现了三叶虫。三叶虫是一类独特的早已灭绝的化石节肢动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无脊椎动物。在6亿年前,三叶虫曾经是海洋中最占优势的动物。蓟县剖面中的府君山组中的三叶虫,则在距今8亿年中的地层中发现的。
保护区保护对象是静态的古老地层,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区。因此,它的保护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6 16: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