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太阳鸟,是雀形目花蜜鸟科太阳鸟属。雄鸟体长13-16厘米,雌鸟体长9-11厘米,属小型鸟类。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雄鸟前额至头顶、颏和喉辉紫蓝色;背、胸、头侧、颈侧朱红色;耳后和胸侧各有一紫蓝色斑,在四周朱红色的衬托下甚为醒目;腰、腹黄色;中央尾羽延长,呈紫蓝色;雌鸟上体橄榄绿色,腰黄色,喉至胸灰绿色,其余下体绿黄色。
蓝喉太阳鸟
雄鸟前额至头顶以及颏和喉均为辉紫蓝色。眼先、颊、头侧、后颈、颈侧、背、肩、以及翅上中
覆羽和小覆羽概朱红色或暗红色,
耳羽后侧和胸侧各有一辉紫蓝色斑。腰鲜黄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基部2/3为紫蓝色具金属光泽,中央
尾羽延长,其延长部分为黑色缀有紫色,外侧尾羽黑褐色,
外翈羽缘具紫蓝色金属光泽和淡色尖端。两翅暗褐黑色,
飞羽具窄的黄色或橄榄绿色羽缘。胸红色或黄色或黄色杂有红色纵纹,腹以后的其余下体鲜黄色,有的后胁和尾下覆羽黄绿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或黄白色。
雌鸟上体灰绿色或橄榄黄绿色,头顶较暗,暗褐色的羽基有时显露于外。腰黄色。颊、耳羽、颈侧、颏、喉和上胸灰橄榄绿色或灰绿色。颏、喉较灰微沾橄榄黄色,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绿黄色或淡黄色。两翅和尾黑褐色,羽缘橄榄黄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
大小量度:体重♂4-12克,♀5-8克;体长♂131-160毫米,♀91-111毫米;嘴峰♂13-17毫米,♀13-17毫米;翅♂51-58毫米,♀45-54毫米;尾♂64-88毫米,♀30.5-40毫米;
跗蹠♂13-15.5毫米,♀12-16毫米(西南亚种)。(注:♂雄性;♀雌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3500米的
常绿阔叶林、沟谷林
季雨林和常绿、落叶
混交林中,也出入于稀树草坡、果园、农地、河边与公路边的树上,有时也见于竹林和灌丛。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见3-5只或10多只成群,彼此保持一定距离,活动在盛开花朵的树丛间或
树冠层寄生植物花丛中,很少到近地面的花朵间觅食,有时也见成群在种植的
四季豆农作物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泼,胆小怕人,很远见人就飞,行动甚为敏捷,但通常飞不多远或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就停息。
繁殖期4-6月。4月中旬即见雌鸟衔羽毛筑巢,此时
雌雄鸟常追逐鸣叫,时而成对边飞边叫,时而停息在树枝上昂头翘尾不停地鸣叫,鸣声单调清脆,似‘zhai-zhai-zhai’。营巢于海拔1000-3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呈椭圆形或梨形,主要由植物绒、苔藓、草、植物纤维、蜘蛛网等构成。巢的大小为长15-18厘米,宽10-11.5厘米,多固定于灌木细枝上。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多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5-15.3毫米×10.5-11.5毫米。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蓝喉太阳鸟羽色艳丽,是很好的观赏鸟,而且由于以花蜜和昆虫为食,在传播花粉和抑制虫害方面也是有意义的。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是中国太阳鸟科鸟类在国内分布较广泛和数量较多的一种。
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据描述该物种在不丹很常见,在缅甸并不罕见,在尼泊尔很普遍,在印度不常见,尽管在印度东部很普遍。趋势判断:如果没有任何下降或严重威胁的证据,则认为物种数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