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祖慧,
湖南省
常德人,女,1934年10月3日出生,北京演艺学院舞蹈系编导老师。其母是著名作家
丁玲。3岁时随母亲到延安,后又从
晋察冀边区到东北解放区,受到解放区浓烈革命文化氛围的熏陶。她是学校的文艺
积极分子,曾为
儿童团编导《霸王鞭》节目,初显
艺术才能。
1948年底,随母亲
丁玲在莫斯科观看了由普希金抒情诗改编的芭蕾舞剧《
泪泉》,芭蕾舞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舞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也由此萌生了让她学舞蹈的想法。1949年底,她来到
平壤崔呈喜舞蹈研究所学习舞蹈,艺从著名舞蹈家崔呈喜。一年后回国,成为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今
中央歌舞团)的一名
舞蹈演员。退休仍从事舞蹈事业,为
北京演艺学院舞蹈系编导老师。
1953年,随中国青年艺术团到
罗马尼亚的首都
布加勒斯特参加
世界青年联欢节。她与同行们一起演出的荷花舞、
采茶扑蝶舞荣获集体二等奖。由于在舞蹈上的突出表现,她被选送到北京舞蹈学校插班五年级学习。
1955年,又被文化部选派去苏联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学习编导。在这聚集了苏联最为优秀的音乐、美术、戏剧、
舞蹈艺术等方面教师的学院,她抓紧时间学习,虚心向大师请教,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为了将自己的毕业作品一一由羊泉镇根据
文艺复兴时期与塞万提斯齐名的作家罗伯·特·维加原著改编的《西班牙女儿》搬上舞台,她辗转来到
天津歌舞剧院求助,得到院长
曹火星的支持。她带领一班人马经过三个月的奋战,《西班牙女儿》代替由外国人编导的节目,成为周恩来总理指定的国庆招待外宾的节目。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1年10月从
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编导系毕业,被分配到北京舞蹈学校实验
芭蕾舞团(后改名为中央歌舞剧院,现名为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李承祥、王锡贤、
白淑湘、
钟润良、王国华等编导演员一起,去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
海南岛体验生活,被
海南妇女顽强不屈、不畏强暴、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深深感染,为她塑造《红》剧女主角琼花的形象打下了基础。她在《红》剧编导过程中,对芭蕾舞这种外来
艺术形式大胆改革,借用了京剧中的不少动作,鲜明而强烈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敌对关系,使其更具有
中国民族特色。得到专家们的肯定。周总理在看了《红》剧的彩排后肯定了这出戏的成功。9月29日,《红》剧在人大小礼堂正式演出,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称赞。毛泽东主席点名要看这出戏,并评价这出戏“方向是正确的,
革命性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
由于《红色娘子军》的巨大成功,
阿尔巴尼亚有关方面决定将该剧搬上他们的舞台,并邀请中国方面派人前去指导。她奉命到阿尔巴尼亚指导外国人排练《红》剧。
1966年回国。此时“文革”已在全国开展起来,
文艺战线一片混乱。一开始,她无事可做,后和王锡贤一起创作了《南海长城》的舞剧脚本,却受到江青批评。1970年被下放到
北京郊区红艺五七干校。
鲁迅的小说编创的舞剧《祝福》上,很快编导出第二幕《不寻常的婚礼》与观众见面。该剧在当年中直机关文艺单位举行
文艺节目评比活动中一举夺得了编导、作曲、演出三个一等奖。后应邀到
苏联、英国等9个国家演出,
享誉中外。1991年,专程赶来北京的
俄罗斯文化部长将一枚普希金
纪念章别在她的胸前。1981年,《祝福》(第二幕)获
文化部颁发的编导一等奖。1994年,《祝福》(第二幕)又获
文联天安门广场。
1995年1月从中央芭蕾舞团离休。并没有离开心爱的芭蕾舞艺术事业,又编导了《元神祭》等优秀舞剧及在
汕头举办的大型歌舞晚会《潮风乐舞》。在半个多世纪的芭蕾舞编导生涯中,她为芭蕾舞艺术民族化,为中国的舞剧事业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