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仲苓(1922年9月21日-2015年3月18日),
浙江义乌人,中国台湾省高级将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蒋仲苓,1922年9月21日出生于义乌苏溪
蒋宅村。曾就读于蒋宅小学、
义乌中学。后由其父蒋维仓带往
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同年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1940年毕业。毕业后曾就读于国民党
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1941年任国民党部队湖北二六集团司令部参谋处中尉参谋。1944年任第六师上尉连长,1945年调任通讯兵七团上尉连长,1946年调任通讯兵署署长室上尉参谋,1947年任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
台湾岁月
1949年,蒋仲苓赴台湾。他曾被派往
大陈岛驻守,历任台军营长、副团长,于1959年晋升为九十二师团长。1968年晋升为预六师师长,1970年任二十六师师长,1972年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参谋长,1975年晋升为台军九军(后改为第三军)中将军长,1977年晋升为第六军团司令。1978年任台当局“汉威演习”阅兵指挥官。1980年调任金门防卫司令官,1981年11月晋升为台军“陆军二级上将”,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5月调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1月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参军长,1992年10月届令除役,改任“政策顾问”。1994年12月至1999年9月调任防务部门部长。1999年卸任,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资政”。获美国
佛蒙特州诺威奇大学(又译诺威契大学)政治学
荣誉博士学位。
蒋仲苓于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副主席。
晚年生活
2001年3月28日至4月1日,蒋仲苓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乡探亲,了却了52年的夙愿。同时,他也成为继
吴伯雄(2000年11月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之后“登陆”的第二位国民党副主席。此后他曾多次返回大陆走走看看。
2003年,蒋仲苓辞任国民党副主席之职,改任中评委主任。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蒋仲苓曾表示“这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忘记”,他并感慨战争是残酷,呼吁领导人不可轻启战端,应维持两岸和平,造福百姓。
2015年1月30日,蒋仲苓因心脏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入住荣总
安宁病房。2015年3月18日上午10时58分,蒋仲苓因心脏衰竭,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寿93岁。
主要影响
蒋仲苓在台防务部门负责人任上,致力于军队转型,完成博爱大楼初步构想,展开各项设计蓝图与先期规划作业,推动老旧营区都市计划变更及审议等程序,活化土地资源运用,并为募兵制奠立成功基础。
蒋仲苓在着手推动
眷村改建时,亲跑全台湾各眷村视察,对于眷户反弹,他亲自劝说,解释改建益处,取得成效。其担任国民党副主席期间,主控退伍军人的
黄复兴党部,当时眷村荣眷高度团结。
蒋仲苓对“台独”的反对态度相当坚决。蒋仲苓接受质询时,曾表示台军绝不效忠主张“台独”的领导人。他说:“台当局想要‘去中国化’,也就等于不认同孔子、孟子、关公、妈祖,连端午、中秋等传统习俗及节日都毁弃不顾,根本是数典忘祖的想法。”
人物评价
台湾防务部门发言人陈以信于2015年3月19日赞扬蒋仲苓着有战功、贡献卓著。称他戎马一生,曾参与对日抗战,并于1994年任防务部门负责人期间,带领台军朝向军事事务革新。他并表示
马英九肯定蒋仲苓的忠诚与长期支持,已致电家属表示哀悼与慰问。
轶事典故
在黄埔军校,蒋仲苓比
郝柏村晚4期。蒋仲苓曾在大陆参加抗战,但当时年轻的他只是连长,所以,他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台湾。
1991年,为让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参军长的蒋仲苓免于退役,
李登辉想出让他升“一级上将”(终身役)的“妙招”,而当时台湾地区领导人任用官员尚须“阁揆”“副署”,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郝柏村以蒋仲苓无大功和没当过“参谋总长”为由,坚决不“副署”。这次“府院之争”的结果是,蒋仲苓终生未获最高军衔,李登辉则通过“修宪”废了“行政机构负责人”的“副署权”,成为后来蓝绿阵营举起“修宪”大旗的源头。不过,蒋仲苓也因此得以退役后出任“防长”,并有了回大陆探亲的“资格”。
蒋仲苓任“防长”时,台军中因意外及不当管教致死的案例偏多,面对“立委”质询,他回以:“哪个地方不死人?”这个回答引发轩然大波,最后以他道歉了事。
唐飞上任后,虐兵情况有所改善,但直到岛内爆发
洪仲丘案,备受诟病的军审制度才彻底走入历史。
亲属成员
父:蒋维仓
子:蒋晋谷,在义乌经商的台商,被业界称为“风铃大王”
女婿:傅鹤龄,台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