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乃镛
中国纺织科学家
蒋乃镛,浙江长兴人。著名纺织科学家,高级工程师、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为新中国纺织工业作出巨大贡献。
主要经历
早年时光
乳名安堂(乃镛是学名,笔名曾用冶民、在东、镛等),出生于1913年1月25日,小浦(旧称合溪)杨林村人(旧称九都岕杨林村)。蒋乃镛祖父蒋炯轩、祖母席氏,生有五子四女。蒋乃镛父亲蒋馥西排行老大,母亲许氏。二叔蒋馥和(20岁卒),三叔即蒋馥山,四叔蒋馥璋,五叔蒋馥周(早夭)。蒋乃镛排行最小,大哥蒋乃斌(乳名松堂),小哥蒋乃明(乳名海堂),姐姐蒋桂英,另称呼蒋馥山独子蒋鲁堂为二哥。
早年蒋乃镛家境十分贫苦,吃穿皆朴素清寒。八岁时入杨林村东面的蒋氏宗祠附设的初级小学读书,教员为徐蕴三。九岁时,父亲因在外经商得病,回家即病故。从此,兄妹四人均由母亲一人抚养,家境愈加贫寒。十岁那年,大哥蒋乃斌从杭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进入浙江省长公署工作。不久,姐姐出聘,小哥蒋乃明由三叔蒋馥山命到湖州省立第三中学附属小学读书。看着哥哥都去了外地学习工作,蒋乃镛下决心也要出去读书(当时长兴县里无中学),并趁三叔蒋馥山过年回家之际,恳求他让自己也去湖州。经过努力,蒋乃镛辗转进入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插班五年级学习。而期间远在山乡的母亲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蒋乃镛从此无父无母,日子愈发贫苦。
不惧困苦的蒋乃镛发奋学习,顺利考入省立三中初中一年级。校长周翔先生(长兴鼎甲桥人)见蒋乃镛诚朴勤读,非常喜欢他。到了第二年(1927年),雷震先生(长兴吴山人,后任民国教育部总务司司长)担任校长,十分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蒋乃镛表现十分积极。 1928年开始,尚是初中生的蒋乃镛便已在《湖声日报》《湖报》发表文章。 1929年,他从省立三中毕业,毅然选择继续求学深造。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青年会无线电专门学校专科学习两年。后避至上海蒋馥山处,到浦东中学上课补习,并延请了一位李姓老举人(吴昌硕家里的一位老师)来教国文,从此蒋乃镛的国文大有进步。后来蒋乃镛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青年会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后,仍旧坚持报考大学,并顺利考取了南通大学纺织科。
学术初探
1930年考入私立南通大学纺织科(即南通学院,今公立南通大学),攻读纺织专业。读书期间,蒋乃镛看到,当时我国纺织工业虽有发展,但学术界极少有专门著述,关于机织学方面的文章更是少见。而这时的蒋乃镛,还正在为大学学费无以着落而发愁,但他确实又喜爱着纺织学科,于是就下定决心,做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从事纺织学科翻译、编写中文纺织书。蒋乃镛遂借了很多英文、日文专著,并参酌在学校实习工场和大生纱厂见习所得,编成了《理论实用力织机学》一书。此书原稿由《纺织周刊》排印,以南通大学纺织科学友会名义出版。十分畅销,不到一年,已经售完。在大学毕业前夕,下册业已完成。
他还编写了其他纺织教材《机织学》《实用织物组合学》,后一并定为大学用书。时任监察院院长、南通大学校董的于右任为其《理论实用力织机学》题写了书名。南通张孝若,清末状元张謇之子,继承父业,乃著名实业家,先后担任大生纱厂董事长、南通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他在《理论实用力织机学》序中说:“先君子主张棉铁政策以救国,于前清光绪末页创大生纱厂于通州,复感人才之需要,首设纺织专校,成绩昭著远近,蒋君乃镛即该校毕业生,出校后服务上海鸿章纺织染厂,近编理论实用力织机学一书,本学识经验之所得融合理论实用与一炉,夫纺织学科非易事也。”
在通大读纺科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东北,蒋乃镛参加了南通抗日救国会,并担任纺科分会秘书长,鼓动学生演讲、表演、募捐。
致力专业
1934年南通大学毕业后,蒋乃镛一度在上海鸿章纺织染厂、德商高得洋行等地实习,继而到广西苍梧职业学校任教纺织科,并开始编译织物组织讲义,完成了《织纹组合学》的编译工作,次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又辞职到南宁染织厂,负责装机工作。期间,完成了《实用织物组合学》一书。该书由广西大学时任校长马君武作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书籍出版后被全国纺织专业大学争相购买,后又被教育部作为大学教材使用,成为中国第一本织纹组合大学用书。 1935年7月自费赴日留学, 8月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务部研究院,专攻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留日期间,他笔耕不辍,编著了《革命的婚姻论》和《男女洋服裁制法》《家庭实用漂洗学》等书。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抗战爆发后回国,长期致力于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1937年7月参加由陈果夫主办的军委会第六部留日归国学生训练班。毕业后,蒙雷震帮助,参加了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秘书处议事组筹备工作。随后任秘书处干事及军委陆军103师政治部日文干事,从事日文翻译工作,享受少校待遇。蒋乃镛抱着为国家效力的一腔热血,慷慨前行,并参加了武汉会战,从武汉艰苦行军到湘西,而后又到云南、四川办工厂。在此期间,他与哲学家侯曙苍一起创立了“中国学术研究会”,并出刊《建国学术》期刊,响应学者众多。1939年11月又去重庆北碚筹办西南麻纺织染厂,任工务主任、技师、工程师、厂长等职,协办其他分厂工作,期间写成了《机织准备工程学》一书。此书与《理论实用力织机学》《织纹组合学》于1949年一并被教育部列为部定大学用书。
1940年后,蒋奉派考察川西纺织工业,应聘任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纺织科教授。1945年曾任军政部储备司及申新第四纺织厂技术顾问。1942~1949年,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从事纺织工厂的经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编著了《英华纺织染辞典》,并编写出版了《中国纺织染业概论》《战后中国工业建设之路》二书。时任教育部部长的湖州老乡陈立夫于1942年9月为蒋乃镛《英华纺织染辞典》作序:“衣食住行育乐,为日常生活之大端,衣被苍生,所以为圣贤之大愿也……顾自工业革命以来,欧西纺织工业之技术,与时俱进,一日千里,是则吾国虽衣裳之制,远起轩皇,染炼之工,见于周礼,亦不可不借镜他山,有以推陈出新,而为迎头赶上之计也。故其学术技艺之普及,实不可缓。但一般教学,过去多沿用西书,术语既多,苦无定译,殊为普及之障碍,则统一译名而著为辞典,以便教学,尤为当务之急。蒋乃镛同志有见于此,以数年之勤,写成定本,其嘉惠学者,盖非浅鲜,而以技术之普及,渐臻于衣服工业之复兴,此书当亦多所贡献,书成,余故乐为之叙如此。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吴兴陈立夫序。”
投身建设
抗战胜利后,随中央银行迁沪工作,同时兼任南通学院纺织科教授、文绮染织专科学校教授、全国花纱布管理委员会专门委员、《纺织建设》月刊编辑。彼时美国偏护日本纺织工业,此举对于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蒋乃镛愤然执笔写就《抗议书》,由中国纺织学会集会提出抗议。他还热心社会事业,关爱百姓,曾函蒋介石毛泽东上海市提出建议等。 1948年,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的痛恨,他毅然致函国民党中央党部,公开脱离国民党,并于1949年在湖北省民盟马少庭、薛诚之的介绍下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此举合于他早年立下的志愿:凡于国于民有利,便可奋不顾身。
新中国成立后,曾主编《工人技术读本》,参与编写《日汉纺织工业词汇》等,并在上海、武汉的纺织专科院校任教,在武汉市纺织工业局任高级工程师等职。1950年由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教授调往武汉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之余,他便想尽一切办法,在出版印刷方面,创设多种途径,以推动纺织事业的发展。经过日日夜夜的“挤奶式”工作,辛勤努力终于换得文字出刊的“全面开花”。纺织著作通过正式出版、油印、自印、抄本等多种途径均能与读者见面。而这些著作很多都是以免费赠送的形式,在学校、工厂、政府单位等处流布开花。“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为“牛鬼蛇神”的他,仍不忘科研与创造,硬是在6年7个月的“劳动改造”中,设计和制作了几十种设备,并把这些创造和革新项目,编成24册资料赠送给兄弟厂友们。
蒋乃镛当年外出求学后便离开家乡,但是对家乡仍久久不能忘怀,晚年以能为家乡纺织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欣慰之事。 1987年8月,蒋乃镛欣然接受长兴县印染厂之邀,年已古稀的他到长兴参观纺织工厂,商讨交流;为夹浦丝绸厂解决生产发展难题;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带领长兴轻纺印染企业到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介绍专家。年岁再大,亦能担当重任。在76岁高龄时,还被聘任为长兴印染厂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主要成就
蒋乃镛一生致力于纺织工业,由其编著的纺织印染著述达300多万字,全部著述87种近600万字。与时同时,有多项纺织方面的创造发明,为我国早期纺织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其著述除了在国内纺织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外,有些还走出了国门。 1975年3月,蒋乃镛从武汉印染厂退休以后,继续以一腔热忱书写精彩之作。他创造设计了《自动翻布机理论》《印染污水处理简介》等作品,事迹、著述登到了日本的《纺织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蒋乃镛如此浩瀚的著述,源于他的精勤不怠。从小到大,蒋乃镛少有时间用于娱乐。他没有赌过一次(竹牌或纸牌),未曾吸过一支烟。酒也严守不喝。
他的著作很多是专业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开创先河之作,如《理论实用力织机学》是我国第一部机织学著作;《织厂经营与管理》是我国第一本织厂管理专业书籍;参加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高等纺织院校教材会议,着手编写新中国纺织教材。再如,《机织学》及《实用织物组合学》等当时就被教育部列为大学教材指定用书。蒋乃镛除出版多种纺织专著外,还有多项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被推广应用。
主要评价
蒋乃镛的一生以民众之所需作为其努力的方向。正如他在《我的往事》中提到的:“要立德、立功、立言,以无形体的精神实现大价值”。
参考资料
纺织历史人物--蒋乃镛.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纺织翘楚蒋乃镛.湖州日报-湖州在线.
校史.南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08:31
目录
概述
主要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