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生卒年不详),字季直,弘农华阴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员。性格质讷而好学,关中乱时与兄董季中依附段煨,以采稆负贩为生,常在空闲时读书。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魏黄初年间出任郡守,魏明帝时入朝为侍中、大司农,数年后病卒。
兴平年间,关中扰乱,董遇与哥哥董季中依附将军
段煨,以采生稻贩卖为生。他经常带着
经书,有空就看一会儿,董季中见而笑之,董遇却不为所动。
建安初,朝政渐渐恢复,董遇被郡里举为孝廉,逐渐升任黄门侍郎。当时朝廷委政于曹操,董遇旦夕侍讲于汉献帝
刘协身边,被刘协亲信。后来许县百官矫制,董遇虽未参与其中,却也被
曹操征到邺城,改任闲职。董遇曾跟随曹操西征,道由孟津,路过故弘农王
刘辩冢。曹操在考虑要不要拜谒,便询问身边的人,身边无人能答。董遇越级进言道:“春秋之义,国君在位不满一年,不算正式国君。弘农王在位时间浅短,又被暴臣所控制,降为藩王,不应谒。”曹操于是直接经过。
鱼豢:“学之资于人也,其犹蓝之染于素乎!故虽仲尼,犹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况凡品哉!且世人所以不贵学者,必见夫有‘诵诗三百而不能专对于四方’故也。余以为是则下科耳,不当顾中庸以上,材质适等,而加之以文乎!今此数贤者,略余之所识也。检其事能,诚不多也。但以守学不辍,乃上为帝王所嘉,下为国家名儒,非由学乎?由是观之,学其胡可以已哉!”
陈寿:“自魏初徵士敦煌
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
春秋左氏传》也有很深的见解,根据研究心得,写下《朱墨别异》。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先读百遍吧。”又说:“书读百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请教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
鱼豢《
魏略》以董遇、
贾洪、
邯郸淳、
薛夏、
隗禧、
苏林、
乐详等七人为儒宗。其事迹详见裴松之注《三国志·王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