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梁,
周苍柏夫人,
周小燕母亲,国务院参事,无党派爱国人士。1978年4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9岁。
董燕梁出身于书香门弟,可惜,幼时父母先后病逝,她在祖母、姑妈身边长大。姑妈认为女孩子多读书没有用,只要认得几个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董燕梁书读到初中时,就不让她再读下去了。
留学回来的周苍柏,打拼了几年,年岁已不小了。董燕梁的堂兄为他们牵线见面。周苍柏一见董燕梁就喜欢上了。虽然董燕梁的大姐夫家是张之洞的秘书,二姐夫家是杭州首富,而那时的周苍柏仅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一名小职员,但是,姑娘见他文质彬彬,谈吐不俗,又是留过洋的,首先就有了仰慕之心。这样,18岁的董燕梁和28岁的周苍柏订下亲事,一年后结婚。他们的婚礼在当时的汉口也是一桩“惊天动地”的新鲜事。迎娶新娘的不是花轿,而是马车,女方家没有一挑又一挑的嫁妆,新娘不穿红衣红裙,不戴凤冠,不蒙红巾,而是一袭西式的白色婚纱服。
婚后,周苍柏请来家庭教师,让董燕梁学英语,学古文,董燕梁聪明,进步很快。不久,董燕梁有了身孕,周苍柏还送妻子去学钢琴,说:“你多听音乐,多弹琴,对肚里的孩子有好处,这在国外叫‘胎教’。”果然,不仅小燕,周家的子女,个个在音乐上都有天赋。
大户人家出生的董燕梁,却没有大小姐的脾气,更不慕虚名,不奢侈,不浪费,不娇气。这些禀性,对周小燕影响很大。她清楚地记得,母亲从来不给她和弟弟妹妹们买新衣服,她和弟弟妹妹们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用缝纫机踩出来的。为强壮孩子们的体质,周苍柏送小燕和弟弟们去学武艺,练功服也是母亲做的。那套练功服上身是一件中式大襟杉,缀着闪闪发光的珠片,打着漂漂亮亮的盘扣,小燕穿在身上特别精神,飒爽英姿。
抗战爆发后,董燕梁成了武汉妇女抗敌后援会负责人之一。她在自家的客厅里搭了好几张桌子,指挥妇女们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缝制棉衣。她自裁自缝,还忙着教别人。每天,她还要抽空到医院去,为伤病员敷药、换药,包扎伤口,安慰他们。小燕姐妹也被母亲动员起来。那时,小燕参加了武汉合唱团,天天上街宣传抗日。在空闲时,小燕也跟着妈妈到医院,帮助照顾伤病员。小燕3个不到10岁的妹妹,都在家里帮助卷纱布。因为医院里纱布的需要量非常大。
对于母亲,周小燕印象最深的是她识大体,明事理,在大事面前,拿得起,扛得住,是一种大家风范。董燕梁有爱她的丈夫,有6个优秀的子女,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灾难。武汉那年发大水,她的不到一岁的最小的女儿,不幸落水死亡。抗战爆发后,她的小儿子德佑参加抗日演剧队,牺牲在岗位上。董燕梁痛不欲生。这个时候,邓颖超来到她的身边,对她说:“周太太,你现在是失去爱子的母亲。而在当前
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和亲人,流离失所。你应该扩大你的母爱,去爱所有这些失去父母的孤儿。”仿佛一盏明灯,燃亮了董燕梁的心。
1938年3月,武汉成立
战时儿童保育会,董燕梁当选为理事。她承担了20名在抗战中无家可归的难童的生活费。后来,她到重庆难童保育院工作,毕生从事儿童保育工作。德佑当年所在的演剧7队,几乎所有的队员一有了难处,就想到周家,想到敬爱的周爸爸、董妈妈。在白色恐怖时期,周家成了7队队员的避难所。有的一住就是半年,管吃、管住,董燕梁还要给他们添置衣物,发给零用钱。
董燕梁到北京后,在
国务院参事室工作。“父亲在晚年患脑中风瘫痪了,个子小小的母亲,把父亲背上背下,满身大汗……母亲和父亲一样,心胸很宽大,很吃得起苦。”周小燕回忆着母亲,说到1978年,春天来临,董燕梁思念女儿,来到上海,住在小燕那儿。那天晚上,周小燕伏案忙着自己的工作,母亲拿了一张《参考消息》,躺在床上,和小燕说着话。一会儿,小燕没有听到母亲的话声,以为母亲睡着了,便走过去看看,却发现母亲的脑袋歪在一旁。那时,家里还没电话,等把医生叫来,一个美丽的灵魂已经升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