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乳菇 拉丁学名:Lactarius chichuensis Chi,
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是一种和楮、栲等
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lepida俗名别名:
正红菇、真红菇、
葡酒红菇、美丽红菇、
鳞盖红菇、朱月午、
红椎菌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珊瑚红色或更鲜艳,可带苋菜红色,边缘有时为杏黄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但嚼后慢慢有点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浅乳黄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
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营养与使用
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
脂肪酸。
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
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问题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
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
尼克酸42.3毫克。
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
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腰腿酸痛、
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的杆同其它菇不一样,不但不脆,而且质硬带有韧性。采摘时要用削菇的竹签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层,才能把它撬起来。红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虫常有毒涎染菇上,为免中毒,鲜菇煮食时应同时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蓝色,则菇有毒,弃之勿食。
在福建
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可见,红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红菇有脾肝补血、健胃强肾之功效。当地人口味不佳时,常用红菇调和胃口;小孩泄泻用红菇蕾炖汤可止泻;妇女坐月子吃些红菇滋补健身。所以红菇又有“南方红参”之称。当地炖鸡、炖鸭、炖蛋、炖猪肚、炖猪排之类配些红菇不仅使其色彩夺目、更能使汤水增甜、味道鲜美。由于红菇既是古往今来的天然味精又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为请客宴会、迎宾送礼的名贵上菜和馈赠佳品,畅销于海内外。红菇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当地谚语云:“从来无种,四季无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红菇的这一特征。它自古以来既无花又无种,一年一度自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生长。它生长的地域更为独特,只生长在茂密椴木树下的沃土上。它虽然无花无种,但却有传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这块故土上茁壮生长。采菇者年复一年依旧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红菇,叶盖正面深红,中心暗红,并有皱纹,叶盖背面丝条细密均匀,呈灰蓝色,菇脚矮圆不空心。叶盖全开并有破裂的红菇,则是将要过时的菇,但汤味好,食来无渣。叶盖半开型如单车摇铃的红菇,属上等红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调上几个就独到好处。未开的红菇蕾,虽然未过到成就期,却甜嫩可口。红菇便于保存,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不仅久不变质还会放出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 佛教圣地鸡足山位于洱海东岸的宾川县炼洞乡境内,又名九曲崖、青巅山。因山势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它是除了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外的中国佛教名山,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名,同时又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鸡足山乳菇拉丁学名:Lactarius chichuensis Chi
分类地位: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土红褐色。菌盖直径3.5-7cm,扁平,薄,中部稍平或下凹,平滑,边缘向内卷。菌肉浅褐色,稍薄,乳汁白色,有辛辣味。菌褶同盖色,宽约5mm,稠密,似离生,不等长。菌柄长3.5-7cm,粗0.7-0.8cm,近柱形,同盖色,有柔毛,稍硬。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无色或淡
橄榄色,在梅氏液中暗黑色,有瘤状小刺和棱纹,6-7.8(-8)μm。有褶侧囊体。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经济用途:可食用。此种1945年
裘维蕃教授发现于
云南鸡足山并以
鸡足山乳菇命名,1990年作者又采于该山区。
鸡足山
鸡足山之所以享有如此盛名,是与传说中它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讲经道场有关。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天然绝壁华首门被佛教徒称为“中华第一门”,据说迦叶在此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降生后将佛祖的衣钵传授予他。
鸡足山的佛教建筑,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直至民国仍有增修。清康熙时鸡足山有大小寺42座,庵院65个,静室170余所,僧人达50O0余人。鸡足山寺庙中最负盛名、保存最好的寺是祝圣寺,它是清代高僧
虚云和尚得到慈禧资助而建盖的,光绪皇帝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海拔最高的寺是位于主峰天柱峰顶的金顶寺,寺内楞严塔是公元1929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登山游览时应僧人请求拨巨资兴建的。目前修复规模最大的寺是
迦叶殿,它是由四川文殊院
宽霖会长发起,由大弟子宏道法师主持修建的,殿中供奉香檀木雕迦叶坐像高3.3米,重1.6吨。
鸡足山共有40座奇岭,13座险峰,34座崖壁,45个幽洞,泉潭100余处。远看山体巍峨雄奇,气势磅礴,近观林壑幽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塔庙寺庵点缀于危崖高岗,形成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增辉的奇景。在天柱峰顶除了可以“东观日出,西观洱海,南观祥云,北观玉龙雪山”这“四观”外,还有“天柱佛光”、“华首晴雷”、“洱海回岚”、“苍山积雪”、“万壑松涛”、“飞瀑穿云”、“悬岩夕照”、“塔院秋月”八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鸡足山,认为鸡足山的日、海、云、雪“四观”,得之其一便可算奇绝,由衷赞叹说:
“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耳。”
鸡足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的诗文。珍禽异兽、土特产品也很多,既是一个内涵广博丰富的佛教圣地,也是一个风光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游览鸡足山,由祝圣寺后骑马4公里左右到鸡足山索道,在全长1811米的索道运行15分钟,就可直达天柱峰顶的
金顶寺。便捷的交通,使得祝圣寺前“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的联语,变成了一种历史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