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迈拉古城是
伊拉克萨拉赫丁省的一座
城市,位于首都巴格达西北125公里、伊拉克中北部,底格里斯河东岸。萨迈拉古城为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公元9世纪的大清真寺和通天塔,是该遗址众多的杰出建筑奇迹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数据
遗产名称:萨迈拉古城
Samarra Archaeological City
入选时间:2007年(2007年列入濒危世界遗产)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
地理位置:N34 20 27.562 E43 49 24.755
遗产编号:276rev
遗产描述
萨迈拉是伊拉克萨拉赫丁省的一座城市,位于首都巴格达西北125公里、底格里斯河东岸。萨迈拉古城(Samarra Archaeological City)为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这个都城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统治了从突尼斯延伸到中亚的阿巴斯帝国的各个省份,该遗址证明它在建筑和艺术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那里有所发展,并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以外的其他地区。公元9世纪的大清真寺和通天塔,是该遗址众多的杰出建筑奇迹之一。
2007年6月28日,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v),萨迈拉古城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鉴于伊拉克当时正处战乱中,同时也列入到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萨迈拉古城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它是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这个都城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统治了从突尼斯延伸到中亚的阿巴斯帝国的各个省份。它位于巴格达以北13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两岸,从北到南长41.5公里,宽度从4公里到8公里不等。该遗址证明其在建筑和艺术方面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那里有所发展,并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以外的其他地区。公元9世纪的大清真寺和通天塔,是该遗址众多的杰出建筑奇迹之一,其中仍有80%有待挖掘。
遗产介绍
萨马拉是外语音译的汉语词语在当地语言中,“萨马拉”的原意为“开心之地”。作为地名,是伊拉克和俄罗斯境内分别使用的汉语地名。历史名词中,是西亚
阿拉伯帝国时代的一个阶段,也是该阶段的历史遗址称谓。萨马拉(Samarra)是
伊拉克萨拉赫丁省的一座城市,位于首都
巴格达西北约125公里、伊拉克中北部,
底格里斯河东岸,附近有一家大型化工厂。曾是9世纪
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后是
什叶派穆斯林朝圣地。2003年估计人口为348,700。
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伊拉克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700年这里就出现了城邦国家。连年的战火和经济制裁,使人已经很难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和伊拉克这个名称联系起来,仿佛伊拉克只是一个遍地沙漠点缀着几口油井的国家。两河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而古巴比伦王国则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们都位于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伊拉克首都)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在巴格达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可以了解公元前3000 多年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的风采。它创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筑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以及传说中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它还首先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实行7日一周制,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并率先使用陶盘作餐具。
伊斯兰都城的遗址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古老的
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伊全境。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2600万
伊拉克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伊拉克灿烂的文化。萨迈拉古城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底格里斯河畔。萨迈拉古城是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这个都城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统治了从突尼斯延伸到中亚的阿巴斯帝国的各个省份。公元833年,萨迈拉的村落发展为城市。公元836~892年,这里曾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公元836年,穆哈台绥姆哈里发从巴格达迁都至此,建造了漂亮的宫殿和园林,把城市沿底格里斯河扩展至3公里长。9世纪末,都城迁回了巴格达后,萨迈拉从此逐渐衰落,到1300年变成一片废墟。但是,造型奇特的螺旋塔,依然耸立。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遗迹,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伊拉克位于古代文明发祥地的
美索不达米亚,是
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
底格里斯河和
幼发拉底河流经腹地,土地肥沃,生活富庶。这片土地曾被
东方学家普拉丝塔命名为“肥沃的新月行地带”,这一地区在古代既是东方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枢纽。萨马拉遗址因出土
中国陶瓷而闻名,自1910年以来法国人贝奥雷就在此地进行发掘。
萨迈拉大清真寺,穆台瓦基勒拆除旧寺,于公元852年在原址上扩建。伊拉克古城萨马拉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古老建筑,它就是名叫“玛勒维耶”的螺旋塔。伊拉克螺旋塔,或称萨马拉螺旋塔、玛勒维亚塔,是萨马拉大清真寺的宣礼塔,建于公元837年,高约52米,这是一座只有楼梯的建筑,通往塔顶的螺旋形坡道旁边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之所以说伊拉克螺旋塔绝无仅有,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清真寺的宣礼塔都是将楼梯修在室内,而惟独它却修在塔身外侧,盘旋而上,这是沙漠人们幻想通天意识的体现。伊拉克螺旋塔是伊拉克
阿巴斯王朝时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濒临危境的世界遗产
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极端手段,对于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历来缺乏应有的尊重。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美英等国的轰炸殃及了许许多多的伊拉克古迹,巴格达城外的泰西封拱门就是一例,这一世界级的文明遗址惨遭毁容,已经岌岌可危。更严重的是,在海湾战争后,偷盗失去保护的文物成了制裁状况下的生财之道,各省的博物馆都遭洗劫,为躲避轰炸而存放在那里的珍贵文物和史料被席卷一空。如今,在国际文物走私市场,可以看到难以计数的伊拉克文物在兜售。由此可见,长期战乱不仅毁了伊拉克的国计民生,也毁了大量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
2010年6月28日,在
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
世界遗产大会上,伊拉克萨马拉考古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同时被定为濒危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