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古城遗址,位于
昌乐县马宋镇古城村,东临
白浪河,北接潍北平原,其它三面顾盼于低山丘岭之间,地理环境优越,是建都立业的理想之地。
姜太公在此实行了“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的富民强国政策,奠定了齐国八百年基业。春秋时期营丘改称为缘陵,是杞国的新迁都城;西汉初年又改称营陵,是营陵侯刘泽的都城;景帝中元二年起即为
北海郡和
营陵县治所,是当时剧、剧魁、斟等二十六县的政治经济中心,隋唐时期恢复营丘称谓,是营丘县治所在地。营陵故城,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500米,残存城墙高0.5~0.6米,墙基宽20米左右,墙体用棍夹板法夯筑而成,夯层清晰。城墙的西、北两面,中间各有一豁口,应是城门遗迹。城内现存文物有汉隐士逄萌墓道碑、
窦公渠碑等,在田间地头、沟边崖畔,到处可见砖瓦陶瓷碎片。据传在距地表1.5米左右的深处,经常发现连片的铺地方砖。采集到的文物标本有陶片、板瓦、绳纹砖、卷云纹瓦当、青铜镜及汉罐等。
营陵故城,作为一域之胜,历来为当地政府和文人学士所重。明代昌乐县令于子仁,清代著名理学大师阎循观等,都曾到此访古探幽,并留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当代西北大学教授赵郦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张学海等,皆曾到此实地考察,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992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