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茎,
澳门重要古地名,即今日
关闸马路。
澳门半岛如莲花状,故通澳门之道称莲花茎。古代莲花茎,乃一细长石道,纵贯于沼泽与海滩之间,如圹基小路,故明代又称圹基路,后增修石矶,故又称横石矶。
莲花茎东濒大海,西临内河,为内地与
澳门半岛的唯一出入通道,成为中国政府控扼澳门半岛的咽喉之地。1574年(明万历二年),
明朝于此处建一
关闸,并设兵驻守,后为葡人占据拆毁,
莲花茎1574年(明万历二年),
明朝政府在澳门半岛与内地相连的沙堤——莲花茎的中段(今关闸马路中段),设置
关闸一事,史称“茎半设闸”。此座中式城楼形式的关闸,位于澳门与内地之间的险要处,扼内地通往澳门的陆上咽喉。开始时每五日开启一次,设官兵把守,成为限制民夷出入之要隘。后逐渐成了一个重要关卡,至清代则由几日开启一次变成日日开启的“官关”。
1673 年(清康熙十二年)改为“关闸汛营”,由前山派兵驻守。至道光年间(1821~1850)林则徐任钦差大臣时,关闸更由重兵镇守。后来,关闸变成了边界,不仅限制
洋人出入境,更禁止居澳
葡萄牙人擅自越过关闸到前山打鸟。
1849年的关闸事件中,关闸城楼首次被葡兵占领,延至1870年(清同治九年),澳葡当局竟将关闸城楼拆毁,夷为平地。古关闸存世近300年,只余关闸城楼刻有“关闸门”3个字的匾额,迄今仍嵌镶在市政厅入口大堂的墙上作为古关闸的唯一证物,也成为殖民扩张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