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治家、外交家,第14任
加拿大总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毕业于
多伦多大学和
牛津大学。1924~1928年在多伦多大学讲授历史。1928年进外交部。1945~1946年任驻美国大使。1947年任
联合国大会政治和安全委员会主席。1951年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席,因致力解决1956年
苏伊士危机获1957年
诺贝尔和平奖。1958年继任
自由党领袖。1963年出任总理。皮尔逊领导自由党连续赢得1963年和1965年两次大选,但两次他都只能组成少数政府。他的政府正式建立了全民医疗体系、引入学生贷款、
双语制、全国养老金等,并把枫叶旗正式确立为
加拿大国旗。1968年辞去总理职务,退出政坛。
莱斯特·皮尔逊于1897年4月23日出生于安省的纽顿布鲁克(Newtonbrook,现
多伦多的一部分),在多伦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完成历史学的学业,于1923年起在多伦多大学任教。莱斯特·皮尔逊的职业轨迹在1928年时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年轻的他被招募到加拿大外国事务部(现外交事务和国际贸易部),在二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代表加拿大的重要形象,参与了
国际联盟、
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筹建工作。1948年,莱斯特·皮尔逊被任命为加拿大外国事务部负责人,并成为加拿大在联合国的代表人。
莱斯特·皮尔逊本来是位出色的外交家,在五十年代曾经成功地化解了
苏伊士运河危机,并因此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设想就是皮尔逊最先提出的。在运河危机期间,
埃及政府曾经反对加拿大派遣维护部队,理由就是因为旗子:加拿大军队的红军旗和英国军旗实在是太像了,而英国当时正与埃及为敌。由于他的努力,苏伊士运河争端得以和平解决,莱斯特·皮尔逊也因此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加拿大人。
皮尔逊政府还有一项值得称道的成绩,就是把枫叶旗正式确立为加拿大国旗。在皮尔逊之前,加拿大就一直在酝酿采用新的国旗。过去的旗子,无论是英联邦旗还是红色军旗,都与英国关系太密切,故而引起法裔和来自其它地区的移民的不满。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出加拿大特色的新国旗越来越有必要了。可是设计新国旗这事情看起来不大,做起来却困难重重,阻力主要来自于一些人并不想换旗。二十多年来,“换旗派”和“保旗派”一直争论不休,旗子也总是换不成。
1964年6月15日,莱斯特·皮尔逊在
下议院提出确立新国旗。对皮尔逊的提议,议员们的反应五花八门。一些人对前宗主国感情深厚,不愿抛弃米字旗图案,那些同意改变的人则为了到底采用什么新图案而争论不休。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议会辩论开始了,保守党领袖
约翰·迪芬贝克坚持在新国旗中也要出现米字旗图案,来表示加拿大与英国的历史渊源。长达37天的辩论中,各党派共进行了308场演讲。
1965年1月28日,皮尔逊和迪芬贝克都在
伦敦参加
丘吉尔的葬礼,
伊丽莎白二世借机签署皇室公告,认可了红枫叶旗的地位。同年2月15日,红枫叶旗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