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切文化因其文化的发源地莫切河谷而得名,分布于
秘鲁沿海,其中心在莫切和奇卡玛两河谷,最盛范围扩大到北部的兰巴耶克河谷和南部的瓦尔梅河谷,年代有公元200年—700年、公元50年—800年等说法。该文化以农业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作为补充,在建筑、制陶、金属加工和纺织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在建筑方面,莫切人建造了以月亮神庙和
太阳神庙为代表的巨大的宗教系统;继承和完善了比路文化的灌溉系统,尤其是通过使用输水管,将几个山谷连成一体。在制陶方面,莫切人创造的艺术图像让人们了解其日常生活和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金属加工方面,莫切人进一步完善了比库斯人的技术,在工艺上表现得卓然独立。在纺织业方面,莫切人将各种精致的材料用于服装中,通过精美的图案和缤纷的色彩传递出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莫切文化是秘鲁北部古代沿海地区最发达的文化。
对莫切文明的第一次发现始于一百多年前。据美国《
国家地理》杂志介绍,1899年,有一位名叫马克·乌勒的德国考古学家曾在这一地区进行过发掘工作。在一段早已于千年前就干涸的河谷地带,他首先发现了这个地区的一些墓地和遗迹,他猜测是属于当时历史学家尚无所知的一个民族所有。不过,在这个毫无生机的沙漠地带,人们很难想像怎么会有人类在那里生活。因而,马克·乌勒的发现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到了1946年,才又有两位美国考古学家来到这一地区进行考察和发掘。当这两位考古学家发掘其中一段河谷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有5具尸体的墓葬。其中一个男子的地位看来比其他两位妇女、一位青年男子和一个孩子都更为重要——其他的4位似乎是被活埋的,似乎是作为那个男子的殉葬品与之同赴冥府的。
两位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与尸体在一起的各种随葬品,包括一些奇怪的、精美的陶罐。每个陶罐上绘有一些显然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似乎都在诉说着各不相同的故事。有些陶罐上画着某种生活场景,那些场景可能与宗教有关,或者是表现战争以及捕鱼、狩猎和农耕之类的日常生活。
莫切人没有文字,因此遗址和文物是研究这一文明的独一线索。对已经发现的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可以给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莫切人城市的中心是一座高大的金字塔,金字塔通体由烧制的陶砖砌成。塔顶上建着
神庙,神庙的内壁装饰着色彩鲜艳的壁画,画的都是莫切人信仰的神,出现最多的是一个叫作阿伊一阿帕动乱克的神,他的名字在印第安语中是“斩首者”的意思。
神庙的周围是居民住宅,社会等级越高的阶层,住得离金塔越近。最远处则是农舍,和他们的田地紧挨在一起。莫切人为自己的农田建设了完善的灌溉系统。除了种地,他们还通过捕鱼来获得食物。莫切人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出土的文物中,有各种陶制瓶、罐、盘、壶,以及黄金、玉石、
琥珀制成的装饰品。直到一千多年后,印加人才造出了类似的东西。
莫切人的社会等级森严。处于最顶端的是国王,他和古埃有
法老一样,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接下来是
祭司,他们是社会的特权阶级。处于最底层的是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莫切人以活人来祭祀阿伊一阿帕埃克神。首先他们会挑选两名最强悍的武士进行一场决斗。胜者将获得穿上镶满金片的兽皮披风的荣耀,败者则被拉上金字塔顶的神庙作为供品。祭司们杀死这个可怜的武士,并喝下他的鲜血,象征着雨水润泽大地。
至于莫切文明消亡的原因,仍处于研究阶段。乌塞达教授认为,“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导致莫切文明灭亡的“元凶”。由于海水升温,莫切人所在的地区逐渐变得炎热干旱,同时,渔业也受到影响。干旱毁了莫切人的经济,也随之毁了莫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