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荫营中学阳泉市第三中学(红卫三中),1970年恢复原名,并开始设立高中班。1982年9月取消初中班,成为完全高中。1990年又更名为阳泉市郊区第一中学,2001年8月恢复荫营中学校名。
学校概况
简介
学校现占地面积116亩,教职工188人,其中享受政府名师津贴5人,国家、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1人,为十六轨制高级中学。学校拥有综合教学大楼、办公大楼、艺术活动大楼、科学大楼、学生公寓、规模型餐厅、国际标准400米全塑胶体育场、省一级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购物商场,及45个多媒体教室、31个球类运动场、15个音体美专用教室。
荣誉
师资设备
学校中国家、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1人,为十六轨制高级中学。学校拥有综合教学大楼、办公大楼、艺术活动大楼、科学大楼、学生公寓、规模型餐厅、国际标准400米全塑胶体育场、省一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购物商场,及45个多媒体教室、31个球类运动场、15个音体美专用教室。
办学方针
学校地址:
发展历程
二迁校址
(一)二迁校址,初具规模(1958年至1966年)
1958年9月20日,荫营中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在荫营乡后沟村召开。党支部书记、校长分别由转业军人何恩甫和路聚盛担任。从此,结束了孩子们走三四十里地到阳泉读初中的历史。
1959年4月,国家给荫营中学下拨资金1.2万元修建校舍。经过全体师生3年的努力,1962年8月,下荫营村背后的红土垴上6间教室、6间办公室和10间宿舍拔地而起。9月1日,学校搬进新校舍,荫营中学有了自己的家。
1961年,郊区对各乡镇中学的布点进行了重新调整,荫营中学改由荫营矿、硫铁矿和荫营公社联办,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保留下来,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
1964年8月,全体教师参加阳泉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教师集训,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等内容,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整顿了教学秩序,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主动,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64年初中9班(班主任杨来水)47名学生全部考入高一级学校。
1965年7月,阳泉市委和市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将荫营中学改为阳泉市第三初级中学,并恢复公办性质。8月,学校又建成了第二排的6个教室。
十年浩劫
(二)
十年浩劫,举步维艰(1966年至1976年)
1966年,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运动。荫营中学遭受重创,不少教师受到迫害、批斗,学生被卷入了这一场政治灾难,学校一度瘫痪,教学秩序混乱。
1969年3月,学校恢复招生,当年招收初中班5个。9月,学校按照荫营公社党委会的决定,招收39名初中毕业生,办起了一个“红医班”。年底,学校组建了新的领导集体,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路聚盛任革委会主任委员。
1970年2月3日,响应国家教育部“念高中不出社”的号召,荫营中学将上一年办起的“红医班”更名为荫营中学高中班。这就是荫营中学的高中一班。高中班的诞生,翻开了荫营中学高中建制的新篇章,使荫营中学成了一所初中班、高中班共存的完全中学。1970年3月2日,高中二班和高中三班学生相继入学。学校实行六轨制,在校学生1006名。
1971年,学校建起位于校址西北角的单面二层楼,解决了部分教师家属居住困难的问题。当年5月1日,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师生运动会。在市区组织的学生运动会上,校体育队多次取得第一名或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有二十多名运动员代表阳泉市参加了全省比赛,还为省队输送了优秀运动员。
1973年,落实干部政策,恢复校长制。
1976年10月,
十年内乱结束,荫营中学又一次走向新生。
恢复振兴
(三)恢复振兴,稳步提高(1977年至1989年)
1976年以后,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路聚盛为党支部书记,张国福为荫营中学校长。这些同志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对于医治“文化革命”给学校带来的创伤,整顿学校秩序,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一方面负责营造一个清新的学习工作环境,清除大量垃圾烂土,粉刷旧房屋、教室,新建了建筑面积为1239m2的三层办公楼;另一方面着力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要求全校师生遵守校纪校规,按常规进行教学。
为了给上一级学校输送优 秀人 才,1978年郊区办起两个高中重点班,一个是荫营中学的理科重点班,一个是杨家庄中学的文科重点班,并从全区高中校抽调骨干教师到两个重点班任教。1979年高考,荫营中学有18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升学率达40%以上。
1979年,荫营中学被确定为省非首批重点高中。为了适应高校全国统一招生的形势,郊区决定把荫营中学办成全区重点高中,区教育局先后从中佐中学、杨家庄中学等学校抽调了一批骨干教师,以充实荫营中学的师资力量。
1980年9月起,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生,只招收高中班学生。1982年7月,荫营中学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离校。从1958年建校到1982年,历时25年,荫营中学先后毕业了58个初中班,共计3150名初中学生。
1981年学校领导班子又做了大的调整,由白晋华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这一届领导班子特点是,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经验,又有很强的事业心。他们在恢复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教学秩序、步入正轨教学、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很大成绩。
1984年上级再次调整学校领导班子,任命赵连仲为校长兼书记。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办学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校训等。当年,学校高考达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04人。同年,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阳泉市中小学生长跑获得优异成绩。郊区区委、区政府授予荫营中学“为国育英才”牌匾。
1985年,郊区政府决定撤销李家庄中学高中部,并入到荫营中学。李家庄中学高中骨干教师的并入,大大增强了荫营中学的师资力量。
1986年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
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学校也因升学人数破百名大关而闯入阳泉市上游。
1987年,郊区组织部又任命张元辅为荫营中学校长兼书记。校领导班子一方面加强学校各项制度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改善办学条件。1985年面积2437m2的西教学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986年又建起面积3747m2的办公楼,1989年建起了面积3900m2的实验楼与东教学楼。
发展史
(四)发展历程
1990年,郊区领导来校宣布调整荫营中学主要领导:免去张元辅校长职务,改任党支部书记,任命梁瑾为校长。
1997年,高考达线人数143人,达线率45.7%。126班学生武祯以总分620分的优异成绩首次敲开了清华大学的校门。127班杨博、史治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开全市高中学生入党先河,把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引向了深入。
1997年8月底,原校长梁瑾调任郊区教委主任,原副校长王胜任校长。1998年原党支部书记陈怀存退休,改任樊振平为党支部书记。
1998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高考达线人数175人,创下该校历史纪录,达线人数增长幅度居阳泉市之首。姜绍龙考入清华大学,杨彩花考入北京大学。当年,荫营中学会考十科全部达市定目标,是阳泉市12所学校中3所全达标的学校之一。
1998年科技兴校的春风吹进了荫营中学,学校投资30万元,装备了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小型电子备课室。学生开设了电脑课,建立了局域网,之后不久又投资24万元装备了一个集
实物投影仪、录像放映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室,并投资5万元硬化了校园。
2000年,学生达大专录取分数线的人数达263人,达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5人。9月,学校由六轨制变为八轨制。
1998年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99年2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9月,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荫营中学“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被
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心理素质教育实验先进集体”称号。
铸就辉煌
2001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调整,任命原玉泉中学校长弓月庭为校长,原学校副校长王银宗为党支部书记。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带领全校教职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一 流的办学业绩、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学校文化进入了山西省一 流学校的行列,成为享誉三晋、闻名省内外的农村中学。2006年12月,经过省专家组考核检收,被评为了
山西省示范高中。2001年9月29日,自筹资金修建的荫营中学科学大楼兼校门落成,建筑面积5600m2。地下建成一个能容纳500名学生的大型多媒体阶梯教室,一个能容纳300名学生的大型图书阅览室。2002年8月,通过政府协调由郊区开发公司投资修建完成荫营中学学生公寓大楼。
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先后建起了国际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可容纳4000人观看比赛的看台,10个综合活动教室。将原餐厅改造成双层餐厅,增加就餐面积1300m2,又拓展操场近2000m2,建立了6个篮球场地和20个
乒乓球台。2004年9月,荫营中学教职工自己集资在塑胶操场北侧又修建了一幢文教中心大楼。
从2003年底开始,学校投巨资新建校园网,与城域网连接,建立电子备课室14个。2004年5月,学校投资40万元在科学楼建成标准理、化、生实验室14个。11月,投资22万元在科学楼装备学生计算机教室2个。2005年12月,学校又投资100万元完成了44个教室的多媒体配套建设工程。新实验室在科学楼上落成后,学校于2005年8月将原实验楼改造成了师生文化活动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自1997年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以来,保持了连续11年考入清华、北大的记录。截至2007年9月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已达到32人。近 几 年的高考成绩令世人瞩目:2003年高考,本科达线319人,达线率52.21%,位居阳泉市第一。2004年高考,荫营中学达线503人,达线率66.8%,创造和保持阳泉市最高纪录。2005年高考,荫营中学达线437人,达线率42.3%,仍居阳泉市之首,4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2006、2007年高考成绩稳中求突破,又有7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
今 日荫营中学,已经成为拥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多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40000m2,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气势恢弘的“三晋教育第一门”的一所颇具规模的现代化普通高中。现代化的综合教学大楼、综合办公大楼、科学大楼、学生公寓大楼、规模型餐厅鹤立于楼台轩榭、绿树掩映的花园小区,独领风骚;设施先进的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电教中心、图书馆、处室电子办公系统、多媒体报告厅以及环境优雅的学生阅览室、师生活动中心则组成了一面追寻卓 越,放飞生命的多棱镜,折射出如今荫营中学的不同时期,折射出一个生机盎然,灵气奔放的智慧大厦。
校园文化
培育英才五十载,桃李飘香半世纪。2008年9月20日,荫营中学校园内人潮涌动,鲜花争艳,绿萆如茵,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由郊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荫营中学五十周年校庆庆典仪式在学校运动场隆重举行。八方校友、宾客纷至沓来,共贺学校50华诞之喜。
市领导谢海、孙水生、张清、荆东生、刘兆林、王湜洲、赵永红、李天祥和部分市级老同志应邀出席了庆典仪式。省教育厅纪检书记史富泉应邀参加了庆典仪式并讲话。
怀仁一中、
太原成成中学、
晋城一中、太原尖草坪一中等友好学校和兄弟学校代表应邀参加了庆祝活动。山西省教育厅,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市耀华中学、
青岛市第九中学等86所高校和兄弟学校,荫营中学高3班毕业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福勒顿大学英文系博士赵和平教授等208位校友及社会人士发来了贺信、贺电。
荫营中学始建于1958年,为初级中学。1965年改名为
阳泉市第三中学(红卫三中),1970年恢复原名,并开始设立高中班。1982年9月取消初中班,成为完全高中。1990年更名为阳泉市郊区第一中学。2001年8月恢复荫营中学校名。50年来,该校培养出了两万余名学生,其中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计3692人,且连续12年共有33人考入清华、北大。学校先后创下高考尖子生人数居山西省第一、达线率和达线人数阳泉市最高的记录。近 几 年来,荫营中学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省示范高中校、省文明学校、省德育示范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称号。
荫营中学仪式上,市委书记谢海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荫营中学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说,荫营中学走过的50年,是奋斗的50年,是辉煌的50年。建校50年来,荫营中学从一个薄弱落后的乡村初中发展成为全省闻名的示范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培养出二大批学界精 英、党政领导、企业俊杰和乡村致富带头人等,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阳泉市争得了荣誉。
谢海指出,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教育是根本。当前围绕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鲁尔区’、建设太行明珠城”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教育的强力支撑,这既是全市教育界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均衡发展的教育方向,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积极抓好荫营中学二期改扩建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大的改革气魄赢得更优异的教育成果,谱写更加绚烂辉煌的篇章。
庆典活动中,各级领导、荫营中学各届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还一同观看了由荫营中学学生表演的50年校庆大型文艺节目。表演分为《青春友谊》、《绿色长城》、《我心飞翔》、《扬帆远航》四个部分。
学校领导
学校校长:王银宗
党支部书记:杨承磊
教研副校长:蔺润平
政教副校长:郭相枝
后勤副校长:李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