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
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
鲁迅的演讲、三篇
奥运会开幕式评析,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描述了
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陈丹青1953年生于
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
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他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
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
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
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
中国写实油画自
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
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
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
画家身份移居
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聘
教授之一,任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时至2004年10月,陈丹青因为自己看好的博士生屡屡因为外语、政治等课程不过关,而与自己失之交臂,向学院提交辞职报告,称“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他表示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考虑到他手头上还带着的两名博士生和4名硕士生要到2007年才毕业,所以经过一段交涉后,陈丹青又和学院续签了两年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