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
乌蒙山麓腹地,地处贵州省西北边缘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隅,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高原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一级重要湿地。
历史沿革
1980年,贵州省环保局、环境学会在贵阳市组织100余名专家召开了恢复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研讨会。
1981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自然保护区。
1982年,首期蓄水工程竣工,设计水位高程2171.7米,相应水面1980公顷。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草海综合自然保护区,并列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管理处进行管理。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保护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黔西山字型西翼反射弧、
威宁—
水城大背斜向北弯曲的顶端部位,是威宁地区的“屋脊”。地势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渐降低,为草海湖盆的泄水方向,湖盆地势平坦开阔,坡度0.1~3‰,湖盆周围为高原缓丘(溶丘)地貌。
气候
保护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日照丰富、冬暖夏凉、冬干夏湿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950.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0%;光能资源优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5.4小时,是贵州日照最充足的地方。
土壤
保护区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pH为5.0~6.0,肥力中等。在湖盆边缘经常潮湿或间歇性水淹地带,则发育成泥炭化沼泽土,是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种候鸟活动、觅食的重要生境。
水文
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上游洛泽河的上游湖泊,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补给。草海湖集雨面积96平方千米,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湖正常蓄水面积为19.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米。
位置境域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
乌蒙山麓腹地,地处贵州省西北边缘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隅,地理坐标为北纬26°47′32″~26°52′52″,东经104°10′16″~104°20′40″,总面积9600公顷。
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核心区
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簸箕湾、胡叶林、朱家湾、西海、吴家岩头和阳关山等地集中分布有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历史已经证明,草海水位的状况决定着草海水文和湿地面积,在影响草海黑颈鹤等越冬种群数量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全面、有效保护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水禽,其核心区范围以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和水生生物群落集中分布区及部分水域来界定,面积共2162.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52%。
缓冲区
草海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以核心区外围100~500米的陆地和水域来界定,面积为539.51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5.62%。
实验区
保护区内缓冲区以外的其余区域,面积为6898.44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71.86%。
保护目标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草海水域、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草甸等湿地生境,多种水生动、植物群落,鸟类栖息地、繁殖区,候鸟的夜宿地、主要觅食地。
草海自然保护区以保护
黑颈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包括黑颈鹤、白肩雕、白尾海雕、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红隼、雕鸮以及凤头鸊鷉等50余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草海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较丰富,共计8门96属。草海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繁多,计有27科38属55种。丰富的水生植物及其较高的生物量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是越冬鸟类的天然食料。陆生高等植物在草海集水区也较丰富,且发育形成的植被类型多样。初步查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含栽培种)672种,隶属125科372属。
动物资源
草海浮游动物计有7纲22目79属155种,丰富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重要饵料,对保护草海候鸟具有重要意义。鸟类是草海极为重要的一类动物资源,全区共计228种,分属17目46科。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颈鹤、白肩雕等7种;Ⅱ级保护鸟类有灰鹤、
白琵鹭、
黑脸琵鹭、
雀鹰、
松雀鹰、
草原雕、
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红隼、雕鸮等29种。还有凤头鸊鷉等50余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黑颈鹤是中国的珍稀濒危动物,一年中繁殖期生活在青藏高原,而到云贵高原越冬,每年到草海越冬的多达1500只左右。在草海越冬的黑颈鹤、
灰鹤、
斑头雁、赤麻鸭、
赤颈鸭、白骨顶、红头潜鸭等构成了草海候鸟的优势种群,每年到草海越冬的水禽达7.5万余只。
旅游信息
草海自然保护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天水相连、山水相依、海湾岬角相间,风景秀丽,被誉为贵州西部的高原“明珠”。
管理措施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于1980—1986年期间组织过200多人次对
脊椎动物、
维管束植物、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土壤和环境背景等进行系统考察和测定,采获大量标本和样品。在鉴定分析和充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阶段性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数十篇,汇编成《草海科学考察报告》,为保护区的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资料,于1993年在草海设立水位点,开始对草海水位进行日常监测。
2005年再次组织进行考察,汇编了《草海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得到审批。
2014年3月4日草海管理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认真制定草海保护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成立领导机构,明确有关人员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特别是威宁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急调拨50吨玉米作为候鸟食物,加上草海管理局自筹购买60吨玉米和种植10亩土豆、胡萝卜等黑颈鹤较为喜爱的的食物,确保整个候鸟越冬期候鸟的食物供应。
管委会领导
洪奕丰:管委会副主任(挂职1年)
生态价值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为国内一级重要保护湿地。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其湿地生态系统由草海深水域、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草甸,以及丰富的水生动植物种类和较高生产力的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为中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草海以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为其气候的三大特征,夏无酷暑,湖面开阔,湖水清澈,水草繁茂,是避暑的理想之地。冬季鸟类云集,数以万计的游禽、涉禽在此越冬,使草海生机一派,深为人们喜爱。草海是
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又是候鸟南北迁飞的重要停歇、觅食地,经过多年鸟类保护的工作,人鸟和谐,可使人在不加隐蔽的情况下,人与黑颈鹤接近的距离可近至10米,加之鸟类区系丰富,保护区规模适中,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是理想的观鸟区,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
湖泊观鸟区之一”。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历史的综合体,是维持和调节当地和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