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市镇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下辖镇
草市镇,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下辖镇,地处衡东县东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抵高湖镇,行政区域面积143.9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草市镇户籍人口有60467人。
建置沿革
1950年,为衡山县第四区南市乡。
1952年,属衡山县十三区。
1958年10月,设立燎原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将高塘乡、南湾乡析出更名为草市公社。
1961—1989年,属(1960年1月后属衡东县)杨林区。
1984年2月,设立草市镇,另析出沙港、彭家园、香花、田心、吴家仓、横岭、黎明、山田、潇坪9村设立洣坪乡。
1989年5月,洣坪乡并入草市镇。
2015年12月,草市镇与高塘乡合并。
2016年,高塘乡成建制并入草市镇。之后,草市镇各行政村也进行合并精简。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草市镇下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灵山,江坪、江田、大对河、新洲、坪山、罗家寨、桐桥、油子塘、丫塘、草市、白茅洲、沙港、彭家园、香花、田心、吴家仓、横岭、联明、山田、潇坪;下设6个居民小组、24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草市镇下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灵山社区,江坪村、大对河村、桐桥村、油子塘村、丫塘村、洣坪村、沙港村、田心村、横黎村、山田村、高田村、福塘村、两路新村、马脑寨村、洲西村、大洲村、石旺村、山塘村,镇人民政府驻丫塘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草市镇地处衡东县东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抵高湖镇,行政区域面积143.93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11年,草市镇有境内耕地面积34882亩,其中水田20033亩,旱土14849亩。
人口
2011年末,草市镇辖区总人口2815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00人,城镇化率15.98%。总人口中,男性14304人,占50.8%;女性13851人,占49.2%;14岁以下6895人,占24.49%,15—64岁18810人,占66.80%;65岁以上2449人,8.71%。人口以汉族为主共28146人,占99.97%,少数民族9人,其中土家族3人,苗族6人,占总人口0.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9.79‰,人口死亡率1.23‰,人口自然增长率8.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4人。
2017年末,草市镇常住人口有48595人。
截至2018年末,草市镇户籍人口有6046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草市镇财政收入116.33万元,比上年增加16.3%。2011年,全镇GDP总量25825.1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2825.17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
2014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3.9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人均增长350元,比2013年增长8.7%。
2015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4.08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2014年增长280元,增长率为6.6%。
2018年,草市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草市镇农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的50.33%。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33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油菜、瓜类、蔬菜等。2011年,种植柑桔2100亩,产量2400吨,油菜14741亩,产油400吨,瓜类500亩,产量750吨,蔬菜8680亩,产量13540吨,总产值4550万元。
草市镇的畜牧业以养殖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生猪4万头,年末存栏2.5265万头,产值7500万元。家禽饲养26.5万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3.8%。截至2011年底,境内有山林面积1527亩,其中防护林509亩,经济林1018亩。产值1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5%。
工业
2011年,草市镇的工业总产值12825.1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66%。境内有企业及小型加工企业112家,职工人数1512人。
商业
2011年,草市镇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495万元。境内有商业网点240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05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草市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625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2296人,专任教师1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742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升初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草市镇有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职人员19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已建村级农家书屋16个,总藏书27152册;2011年末,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11年,草市镇有医院1所,村卫生室28个,医疗床位60张,职业医师68人,注册护士23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650人,参保率7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186‰。
社会保障
2011年末,草市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740户,人数1459人,支出110.8万元,月人均63元;农村五保供养170人,支出25.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5人次,农村临时救济320人次,支出12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59户,人数229人,支出49.4万元,月人均180元。
邮政电信
2011年,草市镇境内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30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900户,普及率33.6%,移动电话用户8200户,普及率95%,互联网端口总数1000个,宽带接入用户7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草市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4千米,生产能力8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草市镇售电累计完成230万千瓦时。
交通运输
2011年,草市镇境内有衡炎高速,县道吴南公路、草高公路2条,总长8千米。2011年,境内有客运汽车40台,720座位,年客运量10万人次;有货运汽车50辆,200吨位,年货运量15万吨。通航河道2条,总长12千米。2011年,有客运船舶22艘,660座位,年客运量15万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清时期,练兵的草坪称为草司,清咸丰三年(1853年)草坪成为市集更名“草市”,由此得名。
民族文化
草市古镇民俗多样而古朴,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赶分社”。赶分社即春分赶集的意思,明清时期(一说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农官为“勤政亲民”,不误农事,使人民依时做好农具、耕牛、种籽的准备,指定春分节为交易日。每至春分时节,在油菜花绵延不断的洣水河畔,近至草市及附近各乡镇村民,远至周边衡山、攸县、安仁、茶陵、乃至江西等地,都有客商和顾客或乘船或赶陆路,带着自己的土产纷涌而至。
端阳节赛龙舟
五月五日,龙舟竞渡,振奋人心,盛况异常。是日,五龙下水,有朱家口的黄龙舟(插黄旗)、上街上的白龙舟(插白旗)、正街上的红龙舟(插红旗)、司门前的紫龙舟(插紫旗)、晏婆塘的乌龙舟(插黑旗),每条龙舟配鼓手、铜锣手、指挥各一人,划船力士20—24人。陆地上配铳手一人。岸上,一声铳响,五龙竞渡开始,指挥挥动小旗,众力士使劲划桨。
灵山庙会
与灵山庙同期形成的灵山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协应侯的生日(另一说是辅佐炎帝的重臣灵山侯的生日),乡人为了纪念他,而自发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风景名胜
草市老街远,相传几千年。草市古镇是典型的山水型山乡古镇风貌,有资料显示,古镇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保存较好,其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越,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并具山、水、洲、镇等景观要素浑然一体,古镇、古庙、古林、古井、古码头各具神韵,历史古老、民风古朴,素有“湘南芙蓉镇”之美称。
草市境内有“灵山胜地”“八仙下棋”“猴子捞月”“合福林寺”等名胜古迹。古有灵山八景:双流漾月、峭壁回澜、云根仙座、水际石枰、神植楠荫、前洲橘色、滴响神泉、山市炊烟。另有民间传道十景:三步两搭桥、亲生马磴、桃花园、针线吊葫芦、象鼻子、线锯石、石猴子、两巷不见天、四四方方一颗印、三间半犁嘴屋。
七二名峰外,灵山别有天。灵山名闻东南各省,位于草市街首,洣河、永乐江汇合处,高不过百余米,长不过百丈,山虽不高,因仙而名。据《灵山志》载:秦朝原名麟山,以“山如麟”得名。至汉三侯(绍德侯、衍德侯、协德侯均为中山靖王胄)为“免五季乱,奉母偕隐于此”,“兄弟坐石成真”,“邦人立庙以祀,祈无不应”,遂易名灵山。另一传说则是,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南巡,沿洣水进入湘东山区,传播和发展农耕文明,最终“葬于茶乡之尾”,据《史记索隐·三皇本记》载,炎帝的3位大臣杨山、灵山和洪山为根治洣水泛洪而献身,分别葬于洣水河畔的吴集杨山、草市灵山和攸县洪山,洣水流域至今留有为祭祀炎帝及其荩臣的炎帝陵神庙、杨山祠、灵山庙及其祭祀活动等遗存,洣水也就被称为“圣水河”。
参考资料
曹市镇2020年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18:25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