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
尚嵇镇茶山村的
乌江北岸,距尚嵇集镇约6公里,关下渡口称茶山渡,是遵义通往开州(今
开阳)、贵阳的要津。茶山渡逆江而上约八公里,是桃子台渡口,顺流而下约三公里,是楠木渡渡口。 茶山关关口高出江面300余米,渡口两岸高山壁立、悬岩耸峙,此处乌江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因此被历代兵家称为“险渡”。关下红岩洞中石碑上所刻进士李为的一首古诗,更是茶山险极的精彩记述:“乌江无安渡,茶山尤险极。急流一线穿,绝岸千仞植。黔蜀古分疆,遵开今划邑。扼要设雄关,前明时万历。过客始经此,南北疑咫尺。勒马及峰头,目眩失魂魄。下临不测渊,上峙悬崖壁。四顾几无路,径绝石自辟。嗟彼负贩人,到此长叹息。”因此,当地仍有“行尽天下路,难过茶山渡”之说。
简介
茶山关位于贵州省
遵义县尚嵇镇茶山村
乌江北岸,距尚嵇集镇约6公里,关下渡口称茶山渡,是遵义通往开州
(今
开阳)、贵阳的要津。茶山渡逆江而上约八公里,是桃子台渡口,顺流而下约三公里,是楠木渡渡口。 茶山关关口高出江面300余米,渡口两岸高山壁立、悬岩耸峙,此处乌江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因此被历代兵家称为“险渡”。关下红岩洞中石碑上所刻进士李为的一首古诗,更是茶山险极的精彩记述:“乌江无安渡,茶山尤险极。急流一线穿,绝岸千仞植。黔蜀古分疆,遵开今划邑。扼要设雄关,前明时万历。过客始经此,南北疑咫尺。勒马及峰头,目眩失魂魄。下临不测渊,上峙悬崖壁。四顾几无路,径绝石自辟。嗟彼负贩人,到此长叹息。……”因此,当地仍有“行尽天下路,难过茶山渡”之说。
历史概述
茶山渡原为私渡,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乡民张藩、董仁等捐改义渡,出现了“慈航时普济,幸哉义渡开”的善举。这是遵义县境有记载的最早的义渡之一。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进士李为、举人张书绅等醵款增置产业,永为义渡。这些史实,在“功垂不杇”、“永作渡田”等牌上就有明确的记录。
前有大江阻隔、江边峭壁壁立、壁顶中通一线,茶山关真易守难攻之要塞,莫怪历代兵家多曾屯兵于此,作为拱卫遵义的江防。明万历平播之役中,明将谢崇爵就曾在此大败于杨应龙,官兵被“杀溺死者数千人”,因一败茶山渡、再败乌江渡,谢崇爵为此命丧平播统帅李化龙“尚方剑“下。明末平播后,为防水西奢安之乱,朝廷曾沿乌江西起崖门关、东至羊岩关设九隘,茶山隘就是九隘之一。
红军长征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就在这江防要塞,英勇的红军却令凭险而守的敌军不战而溃,兵不血刃横渡乌江、挺进遵义,演绎了一段厚重的红色经典。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随后,红军兵分三路,抢渡天险乌江,向遵义挺进。右路为红一军团的一师、十五师及红九军团,由余庆的回龙场抢渡乌江;中路为军委纵队、一军团二师及五军团,从瓮安县的江界河渡江;左路为
彭德怀、
杨尚昆率领的三军团,从茶山关渡江。
1935年1月4日,
红三军团先头部队驰抵乌江南岸开阳马场(今
楠木渡镇)境内的茶山关、楠木渡、桃子台等三个渡口。此时的茶山关,黔敌侯之担部已在北岸关口和沿江修满防御工事,架起枪炮封锁江面,还将渡口船只装上泥沙沉入江底,妄图据险扼守。而此时,国民党乌江防线的右路、中路江防已被红军突破。元月4日深夜,红军趁对岸敌人麻痹大意入睡时,悄悄渡江,一水性好的勇士携带过江绳在大门板上最先登岸,随着过江绳牵拉,后面的木筏陆续登岸,待沙滩敌人发现时,十几名已渡江的战士发起了进攻,打死了扑向江边的几个敌人,剩余敌人忙顺道向山上逃奔。由于当时江水声响特别大,山上的敌人没有察觉河滩上零星的枪声,直至逃跑的敌人跑到山腰红岩洞防线,才知红军已经过江。这时追上山来的红军发起了进攻,稠密的枪声划破了深夜的寂静,刚睡醒的敌人丢下阵地四处逃奔。驻守关口的敌人见大势已去,全部弃阵而逃。国民党黔军候之担苦心经营的阵地,一夜间土崩瓦解。
元月5日清晨,关上民众发现黔军已逃走,红军已过江,过江后的红军在老百姓的房檐、台阶上过夜,有的在道旁生火烘烤打湿的衣服。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让历来受匪军欺压的关上民众十分感动和敬佩。知道大部队还未过江的情况后,当地船工黄德金、宋月钊、宋吉安、黄树连、李玉清、邓锡成几人捞起沉船,帮助划送红军过江。同时,当地群众纷纷拿出食品、物品,到关上迎接红军、慰问红军。
当天中午,军民开始在渡口搭建 浮桥,附近民众,积极帮助部队运木料、砍竹子。傍晚,江上架起了一座宽三尺左右的浮桥。接着红军以船渡骡马辎重和浮桥上过人的方式,从此三天三夜渡过了乌江。
红军到达瓮安、开阳的消息传到尚嵇后,当地群众就自发准备起了迎接红军事宜。1935年元月3日,尚嵇街上群众自动云集在曾祥甫家茶馆,公推成立了“迎接红军维持会”。“维持会”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为红军筹集粮草,二是组织群众欢迎红军。在“维持会”主持下,不到24小时,就筹集了大米4000多斤。元月5日,尚嵇场逢赶集,群众欢迎红军进场的场面十分热闹,赶场的群众和街上居民自动组成两道人墙,夹道欢迎红军,掌声、口号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当时红军总政治部办的《红星报》作了这样的报道:“此次我们到尚嵇场,在未过乌江以前,该地群众自动的在街上写满了‘拥护共产党’等标语,家家户户悬挂着欢迎红军的小旗子。”
在茶山关,红军还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了青坑革命委员会。农会积极开展工作,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
茶山关、茶山渡就是这样一个雄关古渡、一个红色关渡。1982年2月23日,“茶山关抢渡乌江遗址”被确定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县人民政府立纪念碑以记之。
现今风貌
据介绍:2002年10月,遵义县安排资金9万元,对尚嵇至茶山关的公路进行了维修,在关上营半山腰修建了亭子,并立了“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纪念碑。2004年10月,
遵义县民政局出资7万元,修建了红军烈士墓,把长征时牺牲在茶山关的红军烈士遗骸从村民黄德银屋后迁往新建的陵墓安葬。2007年春,尚嵇镇又将葬于尚嵇罗家坡山顶的解放军烈士武进喜、康金生和葬于保星村境内的周天耀烈士一同迁往茶山关重新安葬,建设烈士陵园,方便人们集中祭拜。
红军从茶山关挺进遵义的泥石路早已变成了宽阔的沥青路,当年的土坯茅屋早已被历史的春风吹成了亮丽的黔北民居,花草争芳的农家小院里,膘肥体壮的牛羊在圈舍里恬静地吃着草料,田野里,郁郁葱葱的各种农作物在竞相成长,茶山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繁荣和谐的新景象。
2017年,为联合打造贵州乌镇偷牛渡景区,开始修建从偷牛渡景区到茶山关的二级公路,现二级公路已修到清坑,离茶山关只剩最后一公里了。并对茶山关烈士陵园重新进行了改造,并迁入红军烈士坟和革命烈士墓各一座,修修建了观景台,沿岸修建了栈道一条,让游客在缅怀长征精神的同时,又能欣赏到茶山关的美景。
现茶山关有数家农家乐,特色的农家菜吸引着大批的远近游客,每到周末,游人不绝,已成为播州区缅怀长征精神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茶山古渡,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已和千里乌江沿岸众多的渡口一样,已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逐渐没落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人道茶山险,江流一线穿。
四周藤树蔓,两岸石崖悬。
古道生荒草,茂林唱蚱蝉。
曾分黔蜀界,没落渡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