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镇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下辖镇
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辖原沙湾乡和茜草厂区办事处所属行政区域,位于泸州长江南岸,与繁华的泸州市区和龙马潭区仅一江之隔,全镇幅员面积为26.03平方公里,三面环长江,地形呈半岛状。地理上位于东经105度31分,北纬28度52分,海拔平均高度约220—350米之间。地形显南高北低,其中浅丘占总面积9477亩(水田7757亩,土地1720亩)。茜草镇南接江阳区泰安镇,西南面与江阳区兰田镇毗邻,全镇有8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24个居民小组。
行政区属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
沿革设置
江阳区茜草镇党委、茜草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茜草镇人民政府驻地茜草十字路。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1〕14号)批准由原泸州市江阳区茜草厂区办事处和泸州市江阳区沙湾乡合并,成立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人民政府筹备组。
2001年5月,经泸州市江阳区委组织部(泸江区组〔2001〕16号文件)批准,撤消沙湾乡党委、茜草党委,组织茜草镇临时党委。同时根据泸江委[2001]12号、13号和泸江编发[2001]14号、15号、16号文件精神,茜草镇临时党委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
2001年6月,茜草镇临时党委、茜草镇人民政府筹备组将办公地点由原沙湾乡政府办公点太平寺搬迁至茜草十字路。8月,成立了茜草镇毗卢寺社区居委会、坝心社区居委会、鹅宝山社区居委会。
2001年12月18-19日,召开了茜草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大主席团,选举产生了茜草镇人民政府镇长、副镇长、科技副镇长。
2002年由江阳区委、区人民政府授牌,正式成立中共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委员会,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人民政府。行政辖区为建国村、联合村、卫国村、光明村、长征村、黎明村、新光村、园艺村、鹅宝山社区居委会、毗卢寺社区居委会、坝心社区居委会。
人口概况
茜草镇2005年总人口44206人,总户数15626户。其中农业人口19442人,非农业人口2476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80人。
全镇境内有公路38公里。泸合路、金茜路、为民公路、景区公路贯穿全镇,8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村与村、村与社已建并改建机耕路、石板路,水泥路达34500米。
全镇现有中学3所(市属实验中学,江阳职高沙湾分校,黄冈实验学校),小学校有2所(江南小学,长江学校小学部),幼儿园16所。2005年底各校在校生达到3576人(其中长江学校2500人,江阳职高沙湾分校300人,江南小学776人)。
全镇有卫生院1所、江南医院、卫生院所属4个分支、村医疗站点8个,驻镇单位有全国著名的长江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邦力重机、益鑫钢铁有限公司、长江金属结构件厂、泰斗酿酒厂、茜草酿造厂等286家国有和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8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近20%。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30764万元,粮食总产量5021吨,农民人均年收入3792元。
地形地貌
江阳区茜草镇位于泸州市江阳区的南部,东邻泰安镇,南接纳溪区的石岭乡和江阳区的兰田镇,西部与泸州城中心隔岸相望,北面与龙马潭区的鱼塘镇和罗汉镇隔江相邻。总体地形走向南高北低,多属浅丘和平坝地,浅丘占65%,平坝占30%,山地占5%。土质以新积土,紫红色土与页岩砂质土壤为主。全镇耕地面积9477亩,其中水田7757亩,土1720亩,人均耕地0.48亩。有水库1座,山坪塘22口,全镇常年能蓄水70万立方米,能实现抗旱保收达2600亩。
农作物以水稻,小麦,高粱,红苕,玉米为主。次为豆类,杂粮。水果以桂圆,荔枝,柑橘,藤梨为主。年产量约1242万斤左右。蔬菜产量在1300吨以上。年出栏肥猪已达28000头。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5021吨。农业总产值实现6570万元。占全镇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0%。
植物动物
茜草镇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具有准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全镇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比同纬度地区较长,光照、热量、雨水同步集中。一年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冬短,霜雪天极少,年无霜期达340天左右。唯初夏与秋中多绵雨,盛夏多伏旱,初冬多云雾,春夏季天气易骤变。农业气象灾害多集中于此季节发生。干旱、寒潮、大风暴雨、冰雹是本镇主要的灾害。茜草镇因长江三面环绕,如值上游雨量成灾之年,则沿江地域的建国村、园艺村在水位超警戒线15米以上也可形成洪涝灾害。认识和掌握这些气象灾害的规律,趋利避害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与农业生产稳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茜草镇地处浅丘平坝区域,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除常年盛产慈竹、毛竹、青冈、香樟、杉木等10多个品种的经济竹木外,特别是桂圆、荔枝、藤梨、桃子、柑橘更是江阳区的水果主要产区之一,每年除主要供应泸州市场外,还远销外省市。新开发的旅游地、接待中外游客的张坝桂圆林风景区,生长着有百年树龄的桂圆树近5000余根。其间杂生着众多的荔枝、桢楠等树种,形成紧临长江的植被带,已被有关部门命名为长江上游的植物(桂圆)基因库之一,并在申报国家AA级风景区、国家农业生态示范点的努力中。
茜草镇域内家畜养殖发展迅速,受市场需求的刺激和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生猪养殖占农户的80%,达4870户(含饲养20头以上的大户)。饲养奶牛、耕牛的有8户,达到36头。饲养黑山羊、绵羊、山羊的有10户,达到86头。饲养鸽子、鸡、鸭等禽类达到340多户,19860只。饲养兔子有2户,达到600只。
矿产资源
茜草镇地理位置结构相对单一,地表以下资源贫乏。因紧邻长江,属浅丘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至2005年全镇农户已有1841户利用自家农房宅基地打机井1841口,挖筑沼气池374个。全镇已查明有6个合作社地表浅丘属页岩结构,储量达23.7亿吨,可用于烧制建材用砖50年。现已建成可年产页岩砖600万匹的砖厂2个。在镇域地表裸露的山体岩石中,有可供园艺雕琢的高梁红石材(光明村),有可供建筑的青石 (黎明村.建国村),有可供观赏用的长江奇石,建筑用元石、河沙,开采量经测算可达8000万吨,如实行保护性开采,可开采时间达50年。河沙中富含沙金矿,河沙是若干年来上游的金沙江、岷江流域冲刷而来,在园艺村外滩冲积而成河滩地,有6平方公里,易于开采。更可观的是每年的阳春2~3月桃花水母的出现,更吸引了众多的人们的观赏兴趣,增添了茜草镇园艺村的旅游价值。
茜草镇新光村大院子合作社,经地质矿产部门探测查明,地面以下7000多米岩层中富含石油、天然气,已建立井垧坝,拟开采,因在考察中发现地下5000米深岩层中有7米多空洞,在如何排除此空洞的技术上遇到难题而停钻,待解决此技术问题后方可继续开采。
文化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中,茜草镇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十年中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江南小学一所,改建沙湾小学校1200平方米。认真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据上级的政策逐步实施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合并了黎明小学、沙民小学、园艺小学、建国小学、联合小学、长征小学、卫国小学等为江南小学。将原沙湾职高并入江阳区江阳职高沙湾分校,将沙湾小学整体划归长江学校,撤销了镇教育办公室,从2005年起免收了全镇所有小学学生的学费,完成上级对全镇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到2005年,全镇已有长江学校、江阳职高沙湾分校、江南小学和驻镇黄冈实验学校、泸州实验中学等五所中小学校。
农业概况
茜草镇是江阳区的农业大镇,镇农业总产值占镇国民生产总值的40%。2005年农业总人口19442人,总户数6165户,占全镇总人口的48%。全镇耕地面积9477亩(其中水田7757亩、土地1720亩)人均可耕地0.48亩,地少人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全镇可耕地总面积正逐年减少,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依靠科技手段,推广优良品种,改善种养殖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创办观光农业和发展农家乐式的庭园经济,只有这样才能逐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城郊型农业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发挥了“一班人”抓农业发展的独创思路和胆识,提出了“市场需求调结构,稳粮增收奔小康”的发展路子,经过十年的拼搏和努力,使茜草镇农业生产的各项发展指数稳步上升,迈进了江阳区先进镇行列。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乡镇.四川政务服务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16:13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属
沿革设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