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张鸡黍
汉语成语
范张鸡黍(拼音:fàn zhāng jī sh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式传》。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范张鸡黍”。
成语典故
东汉有个书生叫范式,他和朋友张劲一起在洛阳城的太学读书,两人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两人告假还乡,分别时,范式对张邵说:“过两年,我还京时,一定要顺道到你家拜见您的父母和孩子。”于是大家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日左张邵家见面。
光阴如箭,转眼过了两年。九月十五日那天,张邵早早起身,先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是杀鸡,又是蒸黍米饭,忙得不亦乐乎。张邵的老父母见儿子那么认真,笑着说:“山阳离这里有好几千里的路程,你怎么知道范式一定会今天到达呢?”
张邵一本正经地说:“范式是非常讲信用的人,决不会失约!”他话还没说完,范式已风尘仆仆地踏进了门,上堂恭恭敬敬地拜见了张邵父母,然后大家入席欢饮,尽兴而别。
后来,张邵病重,临终时一遍又一遍呼叫着范式的名字。范式梦见张邵与他诀别,连忙赶着白马白车前来奔丧。他亲自扶着张邵的棺木下葬,痛不欲生。
成语寓意
“范张鸡黍”的典故千古流传,并在元朝、明朝时期被人多次改编,反映了古人视信誉如生命的美好情操。《论语·为政》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做人之本,“一言既出,驱马难追”历来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鸡黍待客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范张鸡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纯朴本性,而且表现了他们“一诺千金”的高尚风范,值得人们发扬光大!
成语运用
“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指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紧缩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朋友之间。
运用示例
元·白朴《摸鱼子》词:“季鹰千里莼鲈兴,更喜范张鸡黍。”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貂记·饯居田里》:“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张鸡黍重相会。”
逸闻趣事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元朝时期,宫天挺以此为本,写了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增添了一些情节,并将约会日子写明是九月十五,鸡黍待客也交代清楚了。到了明朝,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进一步推陈出新,写得更加惊心动魄,小说情节大致如下:
张劲、范式在旅店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范年长为兄。半年后,范式思乡心切,两人饮酒话别,方知当日是重阳节。范式约定,第二年重阳节当登门拜访,张劭表示“当设鸡黍以待”。
范张分别后,范式无奈生计所迫,琐事缠身,渐渐忘了此事,直到重阳节当日才突然想起,惜乎为时已晚。范式想到朋友在家殷切盼望自己,急得焦头烂额。但古代没有特快专列,更没有超音速飞机,范式又不是孙悟空,会翻筋斗云。眼看爽约不可避免,范式听说“魂能日行千里”,因而果断自杀,其灵魂穿越千里,在晚上赶到张家相会,并向张劲说明了真相。张劭不禁悲从心起,放声痛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4 20:45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