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
苹果疾病名称
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烂果病,是由梨生囊孢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
病原特征
病原在有性态为梨生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属子囊菌亚门;无性世代为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扁圆形或椭圆形,具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棍棒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子囊壳在寄主表皮下产生,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具孔口,内有许多子囊藏于侧丝之间。子囊长棍棒状,无色,顶端膨大,子囊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椭圆形。
为害症状
苹果轮纹病主要的发病区在枝干果实上,发病时间一般在7-8月。果实在生长初期由于苹果植株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发病较少,随着果实的生长,进入膨大期后,病菌便容易侵入。在枝干上发病以皮孔为中心病斑整体呈褐色或暗褐色、圆形,初期症状表现为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病斑发展速度较快,并前后传染,逐渐发展较为密集,后期随着病状不断加深,溃疡部位脱水,
四周凹陷,边缘开裂,呈青灰色,出现一圈圈轮纹。果实受病的表现在初期只有零星果点,分布较为稀疏,颜色呈黑色,随着苹果轮纹病的逐渐发展以果点为中心逐渐出现暗褐色斑点,并呈现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均匀为圆形,最外层出现明显的水渍圈。发展到后期病斑引起果实腐烂,溃烂部位发出酸腐的味道并伴随有粘液流出。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上越冬,菌丝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5年,春季通过菌丝体直接侵染或通过雨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树干,枝干上的病菌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果实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被侵染,但是以幼果期为主,采果前为发病盛期。
流行规律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树势和品种等关系密切。高温多雨或降雨早且频繁的年份发病重;管理粗放、挂果过多以及施肥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重;植株衰弱的植株、老弱枝干及老病园内补植的小树均易染病。
发病条件:苹果轮纹病的发病首先与果园的郁闭度有关系,光照条件好、通风透光、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一般温度在20℃以上,湿度达到75%以上就容易发生。特别是降水量较大,达到10毫米以上时,果园中大量的细菌开始繁殖、迅速扩散,并侵入到果实和树体中。在种植多年的老果园中,由于较长时间的病菌积累导致细菌极易扩散,所以传染力较大也较快。在园区日常管理中较为粗放,土壤黏重、树势较弱、土壤肥力不够的植株也易发生病害,受到病害侵蚀。
发病原理:苹果轮纹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冬季之前开始在枝干中隐藏,特别是在枝干的病部,等到春季气温上升后,分生孢子器开始不断繁殖,从枝干的受损处传播,逐渐侵入树体的各个部位。到7-8月份,温度升高、湿度加大,病菌发展成熟在果实的成熟期和贮存期发生。同时该病的发病率与苹果的品种也有极大的关系,如富士、千秋、王林等品种属于高发品种。
防治方法
病害区别
苹果轮纹病和苹果炭疽病容易混淆,从二者病害的颜色上来看,苹果轮纹病和苹果炭疽病都呈黑褐色,但苹果炭疽病比苹果轮纹病的颜色偏深。从二者呈现的形状和状态来辨别,苹果轮纹病没有出现明显的凹陷,并且表面出现同心轮纹,排列较为紧密,但是呈不规则形状。病斑的大小不同、深浅交替,病部本身并不变形,病斑面齐平。如果病症发生在果实上,果肉呈现不规则腐坏状,病部果肉与健部果肉之间有明显的分解,病健组织较不容易分离。苹果轮纹病发展到后期空气湿度较大时,斑处会有浅白色的液体流出。苹果炭疽病伴随有明显的凹陷,表面伴随同心轮纹但是由小黑点组成,扩散的形状较为整齐有序。如果发生在果实上,病果呈漏斗状,果实表面不能保持弧面形状,病部果肉和健部果肉有明显的界限,病健组织较容易分离。如果在阴天下雨等空气潮湿的天气,会表现出粉红色。从发展速度来分析,苹果轮纹病的发展速度较快,苹果炭疽病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从发病后的味道和组织形式来看,苹果轮纹病病组织出现软腐,味道则表现出一股醪糟或酒精的味道。苹果炭疽病的组织则会较硬,味道表现出苦味。从病害的发生时间来看,苹果轮纹病比苹果炭疽病的发生时间较晚,苹果轮纹病一般在临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生,苹果炭疽病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果实生长的后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3:12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