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佛公路
一级公路
英佛一级公路是英德市通往广州,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最快捷的通道,全长42公里,按山岭重丘一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四车道标准设计。起于英德站广场,止于佛冈县石角镇,与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相连接,工程总投资6.17亿元,是英德市公路建设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1999年10月正式动工兴建。英佛一级公路建成后,大大缩短英德与广州、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距离,改善英德的南出口,使英德至广州的车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1.5小时,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小时左右,进一步大大改善英德的投资环境,加快英德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英德市经济发展的黄金之路、生命之路。
英佛一级公路宛如一条银带,从佛冈县石角镇伸展至古城英德,全程映入眼帘是青山、绿水,沁人心肺的是清新,爽快、惬意的空气。英德市是广东省最大的县级市,面积占全省3%,人口占全省1.5%,然而,由于交通条件滞后,严重地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要改变这一后进状况,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尽快修建英佛公路,解决好交通南出口问题。可以说,英佛公路早开通一天,英德的经济发展就快三天!
兴建英佛公路是英德几代人的愿望,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就想修通这条路,陶铸同志任广东省委书记时,也有修通这条路的设想;八十年代初,英德市人民政府曾作出修这条公路的计划,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计划和设想都没有实现。直到今天,几代人的愿望才成为现实。省委、省政府把建设英佛一级公路作为帮助英德人民彻底脱贫和奔向小康、走上富裕道路的最重要、最迫切的措施之一。
建设英佛一级公路遇到的首先是资金困难,由于建设资金缺口大,工程曾被迫全面停工。在省政府、省交通厅、交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出资70%参股,英德市英佛公路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出资本金30%,共同组建合作公司——英德市粤英公路经营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经营该项目,2002年2月全面正式复工。其二是地形复杂,沿线沟壑纵横,施工条件恶劣,工程艰巨。公路全线穿越均为山岭重丘区,大部分路段都是高填深挖的路基,无论从工程技术复杂程度还是管理难度来说,堪称广东国省道第一路,工程有“四最”:一是桥墩高度为全省之最,其中跨越一条深谷的金坑特大桥,主桥墩高达98米,是我省目前最高的桥墩;二是开挖土石方最高处近90米,而且连续有三处同样规模的特高边坡;三是全程有43处高度大于30米的路堑高边坡;四是圆管涵最长,其中一处高达46米的填方路堤下的一个双孔圆管涵长度达154米,是目前我省公路建设最长的圆管涵。工程艰巨程度和工程投资额之大,这在英德公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是难不倒英德人民的。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特别是省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道一道难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迎刃而解。经过建设者们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通车。
大项目推动英德大发展英德市突出加快工业化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推进作为重中之重,把土地、劳力、电价等优势,转化为引进外来投资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和民营经济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近两年来,共引进外资项目174个,合同投资额155.44亿元,投入资金33.34亿元。随着安徽海螺集团、台湾台泥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广州恒运集团等知名大企业先后落户,英德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彻底改变了GDP 10年低位徘徊状况,2004年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8%。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4年前三季更是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完成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2%,财政综合考核指标位列清远市前茅。
千方百计打通“出口”,争取在区位上连接珠三角
作为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多年以来该市因交通出口不畅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该市艰苦奋斗,花大力气致力改造县道、镇道、村道公路。在前几年新建改造公路3000多公里的基础上,完成了十路八桥221公里公路修建任务。2004年又打通了观音山隧道,启动英浛公路建设,可望完成1270公里公路改造任务。西出口、南出口也相继贯通,特别是经过六年艰苦努力建成了英佛一级公路,缩短了与广州近1.5小时车程,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打下硬件基础。随着英佛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和银英公路改造项目的即将完成,公路“瓶颈”将被打破。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了“三横十六纵”的交通大网络,其中京珠高速公路、106、107国道、广韶公路、英佛一级公路贯穿南北,即将建设的昆汕高速公路将横贯该市中部,境内还有北江直通珠江,水上运输十分便利。在搞好公路建设的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抓好以水电资源开发为主的能源建设,较好地保障了企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由于该市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发展战略中,英德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成为了珠三角发达地区向粤北山区和内地产业辐射转移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
努力营造招商引资“洼地效应”,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英德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多年来工业产值一直徘徊在15亿元左右,如何打破这一局面? 英德市提出了“五个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走工业化立市道路,结合实际提出:在产业上以“两水一钢”为主,走资源型经济路子,注意抓好珠三角产业升级许多企业向山区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广纳百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带动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战略。2002年下半年明确提出了“2002年为调整年,2003年为基础年,2004年为提速年,2004年后实现跳跃式大跨步发展”的基本目标,五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发展是解决英德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关键,而引进、落实、推进项目是解决英德发展问题的关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高度树立项目意识,狠抓项目引进,落实好项目。
市的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并告诫领导干部:忙忙碌碌一年不如做成一个项目,轰轰烈烈开一个会不如解决一个项目问题,热热闹闹作一番讲话不如谈成一个项目。项目做不成,说什么都是假的;经济上去了,是最大的说服力。提出以项目建设来衡量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实绩。在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出口建设的同时,他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为进一步鼓励外来投资者到该市投资办实业,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做到“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服务一优再优”,千方百计确保外来投资者在英德投资获利。
他们又把主要工作分解成23项重点工作,每项工作均细化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指定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不定期地召开项目进展情况通报会,主要领导经常检查、督促,分管的责任领导经常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招商引资中,他们从英德实际出发,注重项目策划。明确提出一定要想大的,抓大的,干大的;要敢于引进大项目,勤于落实大项目,善于建设大项目。要把最多的精力、最多的财力、最好的人才、最优惠的政策、最好的资源都配置在大项目上。近两年主要重点围绕资源型项目、火电及其电网配套建设项目、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公路交通出口建设项目、市政建设项目、农业龙头企业项目、旅游项目、文化品牌项目、公共资产管理融资项目、非税收入项目等十个方面项目进行策划、论证、优化,以吸引投资者。海螺、台泥、锦潭梯级电站、南海五金城等项目,以及正在筹备建设中的火电项目、市区自来水改水等项目的引进、落户都与他们的精心策划密切相关。
在项目引进中,他们注重项目的相关带动性,重点选择实力强、上下关联度大的投资企业安家落户,使之在英德迅速开枝散叶壮大。如引进海螺,不仅是引进其水泥生产,更相继而来的是引进其PVC型材生产、6000万只包装袋生产线、五星级涉外酒店。引进台泥不仅是水泥生产,还有火电项目配套;一个锦潭水库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其上下十一级18个电站的开发建设,还带动了市区的水泥厂转制及东方大酒店的四星级改造;引进顺德东逸湾集团开发温矿泉,不仅开发了英德的旅游资源,更盘活了市区的自来水改水工程及房地产小区开发项目。大项目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显而易见。仅海螺集团目前已投产的第一期建设项目两条各年产15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年产8万吨PVC型材生产线,每年就可为该市创造税收5700万元以上。
为给外来投资者兴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他们抓住高速公路在东华镇设立两个进出口的契机,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平台。共筹集2000万元用于英东工业项目区等工业项目规划区的规划建设。又着力进行了英东工业项目区的整合完善,成立了英东工业项目区管委会,配合当地政府加快项目区的建设,并投入1700万元,完善英东工业项目规划区的基础建设。目前,该市已建成英东工业项目区、英州工业项目区等6个项目区。英东工业项目区重新调整了引进思路。由于英东工业项目区交通发达,投资环境好,又有一系列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大批的外商,很快就成了外商投资的热土,引进外资项目30多个,最近两个月又引进及签订项目21宗,合同投资额达11.5亿元。在规划产业区布局过程中,他们注意培育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办厂的成本。如他们将英东工业项目区划分为五个产业区,分别是环保产业区,钢铁、五金制造区,机械、玩具服务区,科教、电子产业区,工艺、家俱制造区。各产业区生产相配套,初步形成了产业链。英城街道办承接南海五金塑料生产厂家的拆迁转移,专门开辟了五金塑料工业项目区,目前已有8家五金配套加工厂签订合同或意向书,年底即可进场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大调整推动大发展,带来新发展新变化,英德的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目前,不少项目已投产或正在紧锣密鼓地兴建,其中海螺集团PVC型材厂已于3月份投产;两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已分别点火投产;总装机容量6.1万千瓦的锦潭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现了部分梯级电站发电,工程将于2005年全面建成投产;正升塑胶公司、勇鑫电路板厂等一大批企业也正在增资扩产。由于这些项目的引进和相继建成,推动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旅游大市,旅游开发形成特色
英德山奇水秀,是广东省拥有自然旅游资源最多的县级市。为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近两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批规模大、品质高、具有南国经典景观特色的产品相继建成,旅游业发展水平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概括而言,英德的旅游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丽山秀水,溶洞奇观。目前,已开发开放的景区有久负盛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南山、碧落洞、观音岩、通天岩及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有号称岭南第一洞天的宝晶宫、堪与桂林山水媲美的英西峰林走廊、天然奇险的仙桥地下河和石景河、放飞心灵的茶趣园以及摄人心魂的黎溪碧溪漂流、英西峰林暗河漂流等十多个景区。二是英石之乡,可观可藏。英德是英石之乡,盛产的英石具有“皱、瘦、漏、透”特点,是我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早在宋代就已名扬四海,由于英石褶皱细密,迂回曲折,形如云玄,意象万千,被人们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三是品茶食笋,其乐融融。
英德是著名的茶乡,建立了国家级大叶红碎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8万亩,品种有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6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英德红茶是我国三大著名红茶之一。此外,英德绿茶、高香型茶也饮誉海内外。英德笋竹种植面积近40万亩,竹笋产量居全省首位。这些都为英德开发打造特色旅游提供了极好的资源,他们正为打造珠三角后花园在加紧开发建设,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历史正赋予英德飞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英德市将进一步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北山区结合部及泛珠三角的前沿、桥头堡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英德建设成为接纳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块投资兴业宝地;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英德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优秀旅游城市;利用矿产、水资源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加工型工业。迈向大开放大搞活大引进大发展的英德,必将成为更多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的广阔舞台。
海螺、台泥联手打造水泥生产航母——
英德将成中国南方最大水泥生产基地
英德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英德龙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项目第三条生产线11月8日动工兴建,此前,第一、二条生产线已于2004年的8、9月份点火投产。英德龙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水泥企业安徽海螺集团在华南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安徽海螺集团计划投资30亿元,分两期三年内在英德建设年产600万吨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吨PVC型材基地,建设与水泥配套的6000万条塑料袋生产线及准五星级涉外国际大酒店。目前,已投入资金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增加工业产值30亿元,使英德的工业产值增加一倍多。这一巨大的工业引擎,对加速英德经济发展将起到较大作用。
安徽海螺集团是一个以水泥、型材生产为主的建材企业,总资产超过150亿的大型综合经济实体,目前在世界同行业排名第六,亚洲第一,是国务院重点管理的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海螺集团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自2002年以来通过考察、调研、论证,从抢占未来市场和优质矿山资源的战略出发,计划向粤、湘、桂等华南地区拓展。英德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是广东省建材产业“十五”规划中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地处广东省中北部,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是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的首选之地,十分符合海螺集团的投资意向,双方于2003年1月正式签署了龙山水泥项目的合约。
各级党政领导对英德龙山水泥项目高度重视,省长黄华华、省委副书记欧广源等亲自接见了海螺集团高层;清远市委书记、人大主任陈用志等市领导先后到英德龙山项目基地实地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英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对该项目全力支持配合,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经多方大力支持,该项目破土动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顺利完成首期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首期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产品达到质量要求,投放市场后,反应良好,前景看好;第三条生产线将于2005年8月投产;投资5亿元的PVC型材已开始投产;塑料装袋生产线将于年底建成;海螺国际大酒店也将于元旦试业。
英德龙山水泥项目将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新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工艺,从矿石开采到产品装运,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具有产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还建立严格的环保内控体系。据英德龙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建平介绍,项目投产以后,厂区内基本可以杜绝烟、尘,完全区别于老式的水泥生产厂的污染状况。吴总经理还告诉笔者,根据规划,海螺集团争取在三年内把英德建成海螺集团南方总部。
另据悉,台湾水泥集团也在英德投资25亿元建设水泥生产基地及与之配套的塑料装袋厂、火电项目等。海螺、台泥两个水泥项目建成后,加上英德原有的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1500多万吨以上,成为中国目前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20:1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