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三岛,一个词分两段,英伦和三岛。什么是英伦呢?Offline去查信息不知道要查到什么时候了。Google一下,在一个结果里发现一段对
温哥华的介绍中提到,“并且和西班牙探险家Valdes及Galiano在英伦海滩English Bay交换当地信息,这也是日后温哥华地名的由来。”,由此看来英伦很有可能是English的翻译,并且应该是台湾人的一种说法。从历史沿革来看,这一
称呼应该是自民国期间对英国的一种称呼。
“英伦三道”的称法,明末就已出现。不过,随着英国的领土变迁、
行政区划改变,没用多久就不再用了。
意大利
耶稣会教士
艾儒略(1582-1649)所撰《
职方外纪》(天启三年(1623)刊行)中有这样一段段描述:“欧逻巴西海迤北一带至冰海海岛极大者曰谙厄利亚曰意而兰大其外小岛不下千百
......谙厄利亚......气候融和地方广大分为三道共学二所共三十院”(卷二《欧逻巴总说·西北海诸岛》)(其中“谙厄利亚”为“英格兰Anglia”“意而兰大”为“爱尔兰Irlanda”)。
据学者分析,《
职方外纪》中的“三道”可能指当时(16世纪中后期)欧洲其他国家对英格兰王国的
行政区划的认识,即分为英格兰、
威尔士
《
职方外纪》卷首有地图,相当于今天的英国部分有三岛。大岛之一,上有两个地名:谙厄利亚(Anglia)、思可齐亚(Scotia)。大岛之二,为喜日尼亚(Hibernia爱尔兰)。第三个是小岛,无文字。
万历三十年(1602)
利玛窦的《
坤舆万国全图》,英国部分绘大小岛屿各一。大岛上写了“谙厄利亚、思可齐亚、婆林日”三个地名,
爱尔兰岛则叫“喜百泥亚”。其中“婆林日”位置在今康沃尔,应该是拉丁文Corinea的
译音。
现藏
英国国家图书馆,年代为1570左右,由著名地图家
墨卡托(Mercator)编辑的《欧洲地图集》中第15页绘于1564年的不列颠地图上,明确显示出Anglia、Wallia、Cornubia、Scotia四部。然后是各部详图:Anglia、Scotia各一幅,第三幅是康沃尔和
威尔士,页前有文字,表明两地都属于英格兰王国(原文:Cornwallia & Wallia,regni Anglici residuum)。图1中苏格兰上了不同颜色,自成一国。
1548-1595年间欧洲传世几种地图,都与
墨卡托一致,显示英格兰王国分本部、
威尔士、康沃尔三部。不过同一时期英国官方的地图上,康沃尔反而是一个普通的郡。直到17世纪以后,其它地图方跟随英国划法。因此有证据显示,16世纪康沃尔的地位有点特殊。
1534年出版的《英国史》(Anglicae historiae),是意大利学者弗吉尔(Virgilio)在英王延揽下写的历史,原稿现藏
梵蒂冈图书馆。书中将
大不列颠岛上分述为两个国家、四个部分。英格兰这个王国占岛上四部中的三部:英格兰、威尔士和康沃尔。
“道”这种
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到了隋唐时代,地方行政机构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
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宋代地方监察区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义相通。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
行政区划。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
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
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经在省下设“道”为次级
行政区划单位,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之后并未采用此规划,而之后“道”这个行政区划也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