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体育
苏联政府机构、社会体育组织
苏联体育是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成立至解体前所发展的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等诸多要素的总称。
发展概况
虽然体育运动在沙皇俄国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苏联学者也提出了许多进步的体育思想,并初步实施,但在全民的身心健康、尖端体育和体育教育等几方面苏联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国。20世纪初,人类在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绩虽为苏联体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时的苏联却没有任何国家的体育教育体系,学校中神甫的数量几倍于各学科的老师。参加1908年和1912年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天生有运动才能、而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自发的体育运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体育运动几乎成为有产阶级的特权。
十月革命为体育运动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体育和运动成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个性、完善人格、强健身体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1917年根据列宁的提议,苏联建立了以卢那察尔斯基领导的国家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学校卫生部成为革命后第一个负责体育教育的部门。它的任务就是在学校中开展体育教育,从普及开始,使每一个苏维埃人都有可能参加体育运动。
1918年最早的体育运动小组成立,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越野跑、游泳、拳击、滑雪等。同年波德沃依斯基(1880-1948)组织开办了群众性体育教育组织者夜校,后来这个夜校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最早的全民体育运动的组织者。
20年代国内战争结束后,国家进人了和平建设时期,这时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对国家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运动小组和体育联合会纷纷建立,并普及到工厂、农村和各级企业、单位。今天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狄纳摩”、“斯巴达克”、“火车头”、“军人俱乐部”等都诞生于那时。1924年《红色体育报》创刊(1946年起改为《苏联体育报》),1925年出版了体育科研杂志《体育理论与实践》,1928年《体育和运动》杂志问世。在各级组织的共同支持下国家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真正成为人民的、全面健康的体育运动。
1928年8月12日在莫斯科红场举办了第一届全苏体育运动大会,有36个民族的7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这样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少有的。有趣的是,同一天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也仅有3014名运动员参赛。在后来的岁月里全苏运动会定期召开。到1929年全苏共有90万名体育工作者.5622名专家。
30年代是苏联体育运动事业走向成熟的时期。1930年组建了全苏体育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为安季波夫(1894-1941)。1931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级劳卫制,之后是二级劳卫制,达到这些体育标准的人将获得证章。30年代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的高涨,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常常回忆起美好的30年代,那时几百万人下班之后都走上运动场去通过劳卫制标准……一个小小的徽章成为勇敢和荣誉的象征。”运动的广泛性和群众性成为发展尖端体育的沃土。在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同时,国家确定了赶超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当时的口号是“通往奥林匹克奖章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始于小小的劳卫制徽章”。30年代末,全国共有6.2万个体育集体,500万体育工作者,通过一级劳卫制标准的人达到600万,通过二级标准的超过10万。30年代体育事业轰轰烈烈的发展,人民健康状况的提高为40年代战胜法西斯创造了条件。
战争之后,苏联体育的特点就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体育舞台。当时西方的专家预测,苏联用50年也无法弥补战争的创伤,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苏联的体育运动事业在国家“尽快改善工作,加快培养和再培养干部,建立运动网,恢复体育教育,重建体育设施”的政策指导下又蓬勃地开展了起来。从1946年到1952年共有1700万苏联公民获得了劳卫制证章,到1960年全国计有2800万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从1949年到1958年苏联运动员共创造了3594项苏联纪录,666项世界纪录。苏联体育又上了新的台阶,为在奥运会上亮相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的圣火在芬兰赫尔辛基熊熊燃烧起来,苏联343名运动员首次参加这一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女子铁饼运动员波诺玛廖娃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为苏联赢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后来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布莱恩先生在身穿芬兰民族服装的姑娘的陪同下向我走来的时候,当我的双手感到了重重的金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我是苏联第一个奥运会冠军,第15届奥运会第一个纪录的创造者……”在这次奥运会上苏联运动员共获得了22金、30银和15铜,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
苏联运动员在许多项目上都代表着世界的顶尖水平,如滑冰、冰球、国际象棋、体操、田径等,他们的名字也永远载人世界体育运动的史册,如:尼娜·波诺玛廖娃(1952年赫尔辛墓奥运会女子铁饼冠军,世界纪录创造者;1960年罗马奥运会冠军,打破奥运会纪录)、国际象棋大师阿·卡尔波夫、维·萨涅耶夫(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奥运会三级跳冠军)、弗·萨利尼科夫(1978年欧洲锦标赛900和1500米自由泳冠军、莫斯科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冠军)、瓦·阿列克谢耶夫(20,21届奥运会重量级举重冠军)、亚·季佳金(莫斯科奥运会体操比赛获三金、四银、一铜)、伊·罗德尼娜和亚·扎伊采夫(花样滑冰双人滑世界冠军,被誉为“不可战胜的大师,’)等等。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到工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共12届,其中1984年由于苏美冷战,苏联队未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即战后苏联队共参加了11届奥运会,9次获得冠军(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是独联体联队),2次获得亚军。苏联队从1956年开始参加冬奥会,到1996年挪威利乐哈默尔冬奥会共11届,获8次冠军,3次亚军。除此之外,在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上苏联运动员都有骄人的战绩,这是在任何国家的体育运动史上都没有的记录。
80年代苏联的体育运动出现了危机。苏联体育运动事业一直是沿着两条线向前发展的,即推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和创造尖端体育成绩,为国争光。但是到了80年代,国家对创造更高体育成绩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全民健康的关心,因此靠服用违禁药品出成绩的现象相当普遍。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日渐落后,人们对通过劳卫制标准逐渐失去了兴趣‘据社会学家的资料显示,共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1972年制订的劳卫制标准,但到1982年仅剩下1.2%。从1985年1月1日开始推行的新的劳卫制标准更是很少有人问津。全苏仅约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坚持早锻炼.三分之二的人口根本不参加体育运动,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体重超重,7000万人吸烟。
1991年9月5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非常会议确认了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地位,支持其作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独立愿望。大会之后,国际奥委会收到了波罗的海三国国家奥委会(1988年11月到1990年1月分别恢复建立)关于恢复承认其二次大战前即拥有的地位的申请。1991年11月,苏联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被撤销之后,全俄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于1991年12月19日决定:(1)向国际奥委会递交承认全俄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申请;(2)请求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向国际奥委会提出承认全俄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申请; (3)请求苏联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支持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承认全俄奥委会的中请。
管理制度
苏联的体育管理制度分为政府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两大系统。体育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苏联部长会议,职能机构是苏联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它的任务包括:制订和实施有科学依据的群众体育锻炼制度,建立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体系;协调科研计划,收集体育运动情报;制订竞赛规程、比赛规则,登记最高纪录;组织比赛和监督其他团体举办的比赛,监督所有团体与单位的体育工作;宣传体育运动,与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组织一起,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培训和有效地使用体育干部;协调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与分配,修建体育场馆;组织国际交往等。苏联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要通过各加盟共和国、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市、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来行使管理职能。
苏联的社会体育组织主要包括志愿体育协会和单项运动协会,在体委领导、协调下开展工作。苏联有40个志愿体协,其中10个属于行业系统(公安、军队、机械、军工、地方工业、铁路、海运、职业技术教育、高教、中小学),30个属于加盟共和国。全国有体协基层组织22万个;从1960年起,基层体协完成一定指标,即可授予运动俱乐部称号,运动俱乐部有权颁发等级运动员称号,组织集训、派队参加全苏比赛,此类运动俱乐部全国已有700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是在1959年由体委领导下的单项运动部(创立于1924年)发展成立的。除技巧登山羽毛球篮球拳击摔跤、柔道、自行车、水球、滑水排球竞技体操韵律体操击木划船、皮划艇、速度滑冰、马术田径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帆船、游泳、消防、跳水、蹦床、橄榄球手球雪橇、现代五项、碟靶射击、射击、射箭、网球、乒乓球、举重、击剑、花样滑冰、足球、冰上曲棍球曲棍球冰球国际象棋跳棋等项目建有协会外,尚有体育宣传、体育电影电视、运动医学、体育记者等协会。另有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领导开展全国的飞机、直升飞机、跳伞滑翔、汽车、摩托车、无线电、潜水、摩托艇、射击、模型及其他国防体育项目。
体育人才培养
苏联是体育人才辈出的国家,它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运动员和为数不少的世界著名运动员和世界记录创造者。苏联大批优秀运动员是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在完善的体育设施、先进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体系中培养出来的。
开展全民体育活动
苏联时期,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十分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到苏联解体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已发展到占总人口的35%以上。
战后,苏联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在全国普遍实行“劳卫制”。“劳卫制”由两个部分组成:少年劳卫制和普通劳卫制。少年劳卫制适用于中小学生。普通劳卫制适用于青年学生和其他劳动者。普通劳卫制一般分为三级。每个级别的劳卫制都规定不同的、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部分运动项目的测验及标准。劳卫制的测验项目往往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比如校际、厂际,以及班组之间的体育比赛进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劳卫制,体育运动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民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劳动者的体魄,而且为选拔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体系
俄罗斯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体系包括高等体育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系和体育科学研究机构。
1.高等体育院校系统
高等体育院校是主要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基地。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体育院校是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俄罗斯独立后改名为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和列宁格勒(现名为圣彼得堡)体育学院。这两所高等体育学府都是在十月革命后的头几年建立的。
苏联解体前,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设立四个系:运动系、教练系、体育师资系和函授系;有教授、博士30余人,副教授、副博士180多人,不仅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而且具有完善的体育设施、良好的运动器材和科学实验室。苏联时期,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所夺取的奥运会金牌约占全苏奥运会金牌总数的1/5。从1967年起,该学院还设立了干部教练培训系,对现役的教练员以及体育院校的教师进行培训。
圣彼得堡体育学院是与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齐名的高等体育学府。它有一流的体育教学设备和同样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苏联时期,曾同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一样,获得过“列宁勋章”。
2.专业化训练系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跻身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苏联一直实行与美国对抗的“奥运战略”。在实施“奥运战略”的过程中,苏联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国家专业运动队为主导的专业化的运动员训练系统。专业化训练系统是一个三级训练网:最基层的一级是普通少年体育学校、寄宿体育学校和奥林匹克后备力量专项少年体育学校;第二级是高级体育技术学校和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第三级是国家队。在这种训练系统下,具有体育天赋的少年体育人才通过各种渠道被发现,并在不同类型的少年体育学校接受初级训练,然后逐级向上输送。 苏联解体前,全苏共有5000多所普通和专项少年体育学校、40多所寄宿体育学校,100多所高等体育技术学校。
3.体育科学研究机构
苏联的体育科学研究机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相互配合的体育运动技术和运动医学的研究体系。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各专业体育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队和随队医生组成的科研课题小组;第二个层次是各体育科学研究所和高等体育院校的科研力量。在苏联的体育科学研究队伍中,各体育科研所和高等体育院校的科研力量发挥了主导的作用。
体育设施
据1981年上半年统计,苏联有体育学院25所(包括分院3所),大学和师范学院体育系94个。设在莫斯科的全苏体育科学研究所是体育科研的大本营,此外尚有列宁格勒第比利斯两个体育科研所,以及9所体育学院的研究机构。有体育场(1500个座位以上者)3400多个;室外运动场约60万个;球类,体操等馆、房近7万个;室内游泳池1400多个。中、小学生中参加学校体育团体锻炼的接近2000万,每年通过《劳卫制》的有1000多万。课余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班级和体育寄宿学校,全苏有少年体校6000余所。
体育竞赛
苏联除了按单项组织全苏锦标赛、杯赛、重点地区或重点训练单位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全国性竞赛外,还举办全苏综合性运动会,包括:“希望之起点”儿童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青年运动会、农村运动会、全苏运动会。苏联自1952年、1956年分别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非正式团体总分一直居第1、2位,迄今总共获得奥运会前3名奖牌1018枚。
举办、参与奥运
1. 纳粹德国 1936柏林奥运会
1931年,柏林获得举办奥运会资格,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希特勒很快意识到,奥运会期间各国的人都可以来德国,举办一次奥运会能造成极大影响。他宣布自己出任奥运会主席,批准筹建庞大的体育场馆,是为了让全世界注意德国,而他也可以利用这次盛会,将自己作为德国的救世主介绍给世界。
希特勒领导下的组委会,以惊人的速度、效率、投入工作,不惜耗费巨资,(1934-1936年间耗资4200万金马克)以德国人特有的高效,建设着有两万座位游泳池、空前豪华的奥运村,现代化的体操馆,1935年的柏林到处的施工现场。帝国宣传机构印发了万吨纳粹德国与奥运会的宣传材料,开始了奥运史上空前规模的宣传工作。
希特勒宣布奥运会开幕,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和五千名唱歌演员,演出了奥运会会歌及奥林匹克颂歌,场面辉煌壮观之极。开幕式经过严谨的组织和精心准备,整个柏林体育场被欢呼声笼罩,希特勒和他的纳粹标志被人们簇拥着,所有人都相信这一时刻将被永远记录为德国复兴的伟大历史,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次奥运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曲。
奥运会开幕式,给予希特勒极大的满足,一个信得过的形象被成功推出,让所有的德国人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并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大国复兴的信心。
1936年柏林奥运会,德国获金牌第一(33枚)美国第二(24枚)。
柏林奥运会结束后三年,1940年9月德国军队在2000多架飞机的轰击下对波兰发动攻击,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希特勒的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奥运会因此而再次被中止长达12年之久。
柏林奥运会结束后九年,1945年纳粹战败,希特勒自杀。
参考资料
俄罗斯体育.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黑龙江大学外语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23:58
目录
概述
发展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