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省苏州市的国家级高新区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苏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于1990年启动开发建设,1992年获批首批国家高新区,2002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区域面积333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域110平方千米。
园区动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苏州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通过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
创新要素的大力集聚,带来创新产业的裂变式发展。在苏州高新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以及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极。苏州高新区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6.3%和78.5%,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时任苏州市副市长、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高’和‘新’一定要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增强创新的‘浓度’,把整个创新的生态打造得更加完善,使苏州高新区能够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
历史沿革
规划沿革
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首期开发面积为25平方公里,1994年规划面积扩大到52.06平方公里。经过几年发展,苏州新区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一直注重环境保护工作。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10月,苏州新区委托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对52.06平方公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1997年3月,《苏州新区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规划》通过江苏省环保局审批正式实施。
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
1997年10月,苏州高新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首家ISO14000标准试点区,1998年3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1998年12月高新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并开始试行。
1999年7月,苏州高新区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同年9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首家ISO14000国家环境示范区。
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于2001年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
200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6月,苏州高新区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编制完成“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2003年10月10日《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编制完成。12月,《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规范建设纲要》通过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论证。2004年7月制定了《苏州高新区生态规划》。2003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04年4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同意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被批准为全国首家ISO14000国家环境示范区后,先后制定《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计划2010年,基本建成以“城市园林化、开发园区化、产业生态化、环境自然化”为特征的高新区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
2005年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5年高新区建立了“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展厅”和“苏州国际环保技术和产品交易中心”。
2007年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到2007年底全区累计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有166家。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循环经济展厅被市科技局、市科协批准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4月,高新区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生态工业园区省级考核验收。
2008年3月,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建置沿革
虎丘区始建于1951年,当时称郊区,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
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
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1993年4月2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公里。
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下辖横塘、虎丘、浒墅关3个镇和白洋湾街道、浒墅关经济开发区。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
区划范围
区划详情
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东临石湖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
苏州高新区下辖4个街道(狮山街道枫桥街道横塘街道镇湖街道)、3个镇(浒墅关镇通安镇东渚镇),下设苏州科技城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
功能布局
苏州高新区分为三大主导功能区和五大功能组团,分别是狮山片区(中心组团、横塘组团)、浒通片区(浒通组团)和湖滨片区(科技城组团、湖滨组团)。中心组团是集金融商贸、文化休闲和高品质居住于一体的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横塘组团是借助国际教育园综合性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而快速城市化的科技教育配套区;浒通组团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相配套的现代化产业区和北部新城;科技城组团是 “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于一体的研发创新高地和科技山水生态城;湖滨组团是融太湖山水与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新农村样板区。
地理环境
苏州高新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
苏州高新区位于古城西侧,交通十分便利,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各主要城市相连。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高水准建设的太湖大道横贯东西。
人口
2023年末常住人口85.1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2.74%。
政治
组织架构
2002年9月,苏州市进行区划调整。苏州新区与虎丘区调整为苏州高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政府设工作部门10个: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局;国土房产局;城市管理局;社会事业局;教育文体局;农村发展局;环境保护局;审计局。
合署办公机构6个:监察局;司法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民族宗教事务局。
高新区管委会直属机构2个:科学技术局;招商局。派出机构4个: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分区);苏州高新区东渚开发分区;苏州高新区通安开发分区;驻北京办事处。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市虎丘区核定区级机关人员编制总数310名(不含政法机关)。其中:行政编制213名,行政事业编制97名。另核行政附属编制63名,其中机关老干部服务人员13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50名。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内设机构为副处级,正职为副处级干部。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以下为不完全记录)
经济
综述
区域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污水管网覆盖,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先后投入10多亿人民币,建成一大批高标准的环保基础设施。
2004年产业园引进10家外资企业、15家内资企业,实现环保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企业数为5家,申报高新技术产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5项,引进孵化企业10家。在此基础上,建立环保民营孵化基地1个,引进中试平台2个,全年举办2-3次全国性的环保培训。
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环保产业园基地,加快载体建设,41000平方米的厂房、厂区主干道和8000平方米的绿化配套建设。截至2003年,全区共有130多家环保型企业,产值近30亿元。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工业总产值2575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0亿美元,其中出口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438元,帮扶5309名失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44个,区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全年新建安置房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4866套;新增4个市图书馆分馆,总数达15个,列全市第一。
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0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965.81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7:47.06:52.8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5万元,比上年增长4.4%。
第一产业
苏州高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申报等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高新区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个,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 5.8%。
第二产业
2014年枫桥街道2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产值超5000万元的114家,超1亿元的70家。产值同比增加的134家,同比增加超过1000万元的60家。据统计,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利润12.1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同比增长22%。苏州市财政局、经信委联合下达了2014年度打造苏州工业经济升级版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计划,高新区586个项目获扶持,获批资金2238.8万元。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0 亿元,增长3.5%。
第三产业
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2个项目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总投资142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24亿;狮山商务商贸集聚区等11个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16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09亿元,其中一季度完成投资35.61亿元,占年度投资的32.5%。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965.81 亿元,增长 6.5%。
高新保税区经济
截至2015年11月,苏州高新区综保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5.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0.5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965.93亿美元。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215家,累计项目总投资35.4亿美元。其中保税加工项目主要来自欧美、日韩和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投资领域主要涉及电子、精密机械、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产业。服务业项目涉及现代物流、商贸、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贵金属市场及城投等多个行业。
据介绍,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不断集聚优质贸易主体,积极培育进口市场,并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努力形成国内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进口贸易集聚区域,打造国际贸易转型升级新样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区内有独立设置的公办小学11所。其中江苏省实验小学2所(高新区实验小学、枫桥中心小学), 专任教师907名,在校小学生16910名。
有独立设置的区辖公办中学9所。其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3所(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吴县中学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江苏省示范初中1所(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现有专任教师940名,在校中学生15305名。其中高中生4203名,初中生11102名。
另有市辖公办职业类学校2所(苏州国际教育园、江苏省苏州职业教育中心校),均分高职、中职两个学历层次,其中江苏省苏州职业教育中心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校和江苏省模范学校,有教职工240余人,学生3000余人。
区内有民办学校3所,分别是苏州外国语学校(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新草桥中学苏州日本人学校(小学、 初中、高中)。其中,苏州日本人学校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采取国际教育管理模式,聘请外籍教师,招收外籍学生。
科学技术
苏州高新区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获批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镇湖苏绣产业园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通过国家验收,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启动建设,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基地落户,中国移动华东研究院正式签约,全国首支“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累计获批各类科技领军人才308人次,其中姑苏领军人才50人,省“双创”人才31人,省创新团队4家。
交通运输
公路
绕城高速公路
铁路
京沪铁路
沪宁城际铁路(2010年6月通车)
京沪高速铁路(2011年7月通车)
航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苏州9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30公里)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苏州160公里)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距苏州2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军用)
水运
京杭大运河(从境内穿过)
上海港:距苏州100公里;年吞吐量3亿吨,104个万吨级泊位
张家港港:距苏州96公里;综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万吨,18个万吨级泊位
太仓港:距苏州7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30个
常熟港:距苏州6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码头各1座。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 2007年2月,苏州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获得批复。2012年4月28日,经过四年四个月的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提前开通。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 2012年1月,第二轮建设规划获批。同年9月实现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开工,计划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投运。2013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2号线较计划工筹提前半年开通投运,苏州轨道交通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2014年12月16日,轨道交通3号线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0年,整个苏州轨道交通线路将呈现“三纵四横”的网络模式。
风景名胜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古城,西濒三万六千倾烟波浩淼的太湖,南与葱翠绵延数十里的江南丘陵连为一体,石湖风景区、洞庭东西山风景区、天灵风景区和枫桥寒山寺、虎丘风景区环绕四周。区域吴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有“江枫古韵”、“寒山钟声”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金山石匠”、“镇湖刺绣”等传统工艺,还有建于南宋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佛石塔”,建于明万历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道院”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三里亭”,是一块集江南山水秀丽和吴中文化温柔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旅游景点5处,分别为苏州乐园国家4A级景区、白马涧生态园国家4A级景区、何山公园国家3A级景区、石湖风景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吴越春秋”主题乐园)和文昌阁,以及镇湖和树山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另有新区公园等30多个开放式公园和街头小游园,有数据表明,景点年接待人数超过了320万人次。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西濒碧波万倾的太湖,东至阳山环路,南起太湖大道,北至兴贤路,距苏州市区10公里,主要山体包括鸡笼山、大荒山、凤凰山、观山、火烧山、青山、阳山等,公园总占地面积1029.8公顷,林地总面积912.8公顷,森林覆盖率88.64%,是苏州的“城市绿肺”。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林木葱翠,四季鸟语花香。山峦从鸡笼山拔起,蜿蜒成十五峰峦、六岭、六坞和三涧四岩七处泉的绵绵青山。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定位是坚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以森林生态游憩为特色,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生态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重点建设阳山森林生态康复区、树山生态园艺休闲区、鸡笼山森林保育体验区、大石山森林文化保护区、阳山森林培育观赏区等5大功能区,实施采石宕口废弃地生态恢复利用、树山生态村建设、林农复合经营、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森林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等5大项目建设。现已建立了护林防火中心、树山综合服务中心、阳山湾旅游酒店、环山以及上山景观通道等一批基础设施,初步具备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规模和条件,2008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2万人次。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9日,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2022年8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拟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2022年8月,入选赛迪“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38。
2022年8月,入选赛迪“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2023年7月,入选赛迪“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37。
参考资料
区域概况.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2023-08-11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5 17:01
目录
概述
园区动态
参考资料